罗汉豆、茴香豆和干青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汉豆、茴香豆和干青豆 ——解读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中的“豆” 文/李刚 初中语文有三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孔乙己》和《故乡》。在苏教版课本中,这三篇文章分别编排于七八九年级。三篇小说都是鲁迅小说中的精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主题思想各有侧重,但都有一个相同的道具——“豆。” 《社戏》中,小伙伴们在看戏归来途中偷罗汉豆吃;《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时的下酒菜是一碟茴香豆;《故乡》中,“我”二十余年后重回故乡再见闰土时,他送给“我”一包干青豆。仔细思索,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节窥知鲁迅作品中的若干深意。 一捧罗汉豆——少年之“情谊” 鲁迅41岁时回忆往事,经过艺术加工写作了《社戏》。尽管课本所选只是先生回忆三次看戏经历中的一次,但就这部分内容而言,仍然生动精彩地表现了铁骨铮铮的鲁迅柔软温情的另一面。一个中年人,回忆三十年前的童年生活,最留恋的是什么? 平桥村是“我”童年的乐土,在这里可以享受特殊礼遇:不必念枯燥无趣的文章,小朋友们经父母允许可陪伴“我”游戏,有钓虾放牛之类悠闲的事情消磨时光,小伙伴们出谋出力帮“我”实现看戏的心愿。 看戏途中夜景很美,尽管戏并不好看,但归途中偷煮罗汉豆却充满乐趣。虽然第二天六一公公送来了精心烹制的罗汉豆,“我”却感觉味道不如昨夜。结尾处,“我”更是感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因此,很明显,让“我”最留恋的不是戏,也不是豆,而是平桥村散发出来的平等、善良、和睦、宽容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我”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深情厚谊:“我”不能去看戏时,他们都叹息,双喜写包票,大家陪“我”去看戏,于是驾船夜航,一路欢愉;回来时,桂生出主意偷豆来吃,阿发主动要求偷自家的,于是各自分工,合作愉快。一场无聊戏,几多记忆;一捧罗汉豆,无限怀念。 在惨淡的人生中,在时时陷于斗争的处境中,成年鲁迅追忆当年事,念念不忘的是人与人之间淳朴真挚的情谊。 一碟茴香豆——书生之“落魄”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33篇小说中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于五四运动前夕,作品再现了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落魄书生悲惨的一生,反映了当时可悲的世态。 孔乙己是一个复杂的人物,鲁迅先生也着力表现了其人性的复杂。他努力通过穿着、言语与下层“短衣帮”划清界限,无奈生活窘迫,无法到酒店隔壁的“雅间”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只好就着一碟茴香豆,靠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是他思想观念与经济状况的矛盾。 当他要一碟茴香豆时,为显示阔绰,“排出九文大钱”,神气十足,却在短衣帮的嘲笑中狼狈不堪地争辩,这是他想获得尊重却屡被嘲弄的错位。 他教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诚恳地欲将四种写法一一告知,却被泼了凉水,在小伙计鄙夷的神色中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是他迂腐与真诚的结合。 他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邻舍的孩子吃,一人一颗,更是显示出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最后一次到酒店,只要酒,连一文钱一碟的茴香豆都要不起,他的悲剧人生已到了尽头,结局可想而知。 一碟茴香豆,折射出病态社会里一个落魄书生的复杂人性和悲惨命运。 一包干青豆——木偶之“卑微” 1921年,鲁迅以两年前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素材创作了《故乡》这篇小说,以对比手法突出地表现了旧时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是一篇社会意义更加深刻的写实主义作品。 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从“我”记忆中机灵活泼、聪明能干的“小英雄”,到重逢时迟钝愚昧、痛苦麻木的“木偶人”,三十年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他“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变成了“松树皮”,头上的“小毡帽”变成了“破毡帽”,项上的银圈不见了。最可怕的是他恭敬地叫“我”“老爷”,并让孩子给“我”磕头,没有了滔滔不绝的话语,有的只是吸烟和沉默,偶尔说话也是吞吐木讷,巨大的变化让“我”惊讶而悲哀。幼时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心心相印的小伙伴,居然变成了隔着“厚障壁”的“石像一般”的人,面对面坐着,心却相隔千里,真让人无奈而悲伤!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造成他苦难生活的原因,而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绝望以及绝望之处对神灵的膜拜更令人心痛。但他仍不失善良本性,见面送“我”一包干青豆,在食不果腹的年月,拿出仅有的一点青豆,也表现了他对儿时伙伴的深情。 生活的艰难卑微,精神状态的麻木卑微,所送物品的廉价卑微,都是那个苦难岁月里,卑微人生的真实写照。 大师作品必有过人之处,细细品味更觉意味深长。从晚上看戏归来小伙伴们偷来煮吃的罗汉豆,从孔乙己喝酒时聊以下酒的茴香豆,从闰土三十年后见面时送“我”的干青豆,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思想和杰出的文学才华,更远隔时空触摸到了那一段段虽虚构却真实的历史,看到了这块土地上曾经上演过的一幕幕精彩纷呈、触动人心的悲喜剧。 作者简介 李刚,山西晋城泽州人,底子不厚还算不懒,悟性不高终究不舍,相信“死磕就会靠近”。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