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哲学:叔本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讨论:人生痛苦?? 人生八苦 这八苦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之苦;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望所不得满足之苦。 生之苦 “多言人嫌少言痴,恶被人厌善被欺,富遭嫉妒贫遭贱” “算来自然合天机,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能洗是非,子房收拾安身处,摇头摆手说不知。”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老之苦”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睡中过,算来仅有廿五年……” 以一个人一生六十年计算,共有21900天,其中睡觉花去20年,吃饭占掉了6年,娱乐游玩要8年,穿衣梳洗打扮用去了5年,行路、旅游、塞车等用掉5年,人们生病大概需要花去3年,打电话要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手脚指甲要10天 。 德国人更为精确,也以人生六十年为例,他们的计算结果是:睡觉要花20年,看电视、上网要13年,购物、娱乐等要1年半的时间,交通堵塞花掉2年4个月,打电话聊天要1年,因为对方无人接电话再浪费6个月,赌博花去1年又8个月,参加竞选、投票、游行、年轻时打架斗殴、成家后的家庭内吵架、孩子出生后骂骂孩子又花去了4年又3个月,找东西要1年,打官司用掉3年,上厕所用去1年的时间,等等,最后留给人们真正能用的时间是多少?只有9年又8个月! “病之苦” “病字英雄最忌畏,有力难发威。英雄何在命与作对,体弱声气微。” “死之苦” “临死掉泪珠,万有化成无,抛情千里外,此别终千古。气奄奄,了阳也,一道孤魂走阴司,思乡相隔一层纸,瞅望故园草木孤。” 悲观主义哲学 代表 ——叔本华 “我们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戏在屠夫们的监视之下,这群羊,将或先或后,依次选择而被其宰割。因此,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都意识不到隐而未发的恶运——如疾病、贫穷、残废、失明、昏聩等等——正早已等待在其后了。” “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婚姻的。” “一个人不快乐,多一个人也不会快乐。” 作为痛苦的世界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贪欲之产生,基于—个原则,就是认为一切快乐在效用上只是消极性,而包含一连串快乐的幸福则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却是积极性的,也是极端真实的。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 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 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却又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根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进一步说,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便靠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便又会靠近痛苦。 贫穷和困乏来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下层阶级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是痛苦挣扎时,上流社会却和“厌倦”打持久战。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说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 在现实上我们存在的痛苦,却无时无刻不受着时间的压力,它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手拿着鞭子不让我们有片刻的喘息。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要消除一种痛苦本就十分困难,即使幸获成功,痛苦也会立刻以数千种其他姿态呈现,其内容因年龄、事态之不同而异,如性欲、爱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贪婪、病痛等皆是。 人类是应该悲惨的,因为人类所遭遇的灾祸的最大根源乃在人类本身,“人便是吃人的狼”。 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痛苦,唯有在进入了纯粹认识的形式,而这认识作为意志的清静剂又带来真正的清心寡欲时,才是达到解脱的途径,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回忆那些比我们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会有镇静和止病的作用,看到别人的痛苦景象会使自己的痛苦减轻。 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们所要求、所期待的和我们实际所得到的不成比例而产生的,而这种不成比例的关系又显然只在人的认识中才能有,所以有了更高的解悟就可以把它取消。 亚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 个人简介 叔本华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母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