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1.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号 潜溪 ,浙江金华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2、理解性默写 eq \o\ac(○,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eq \o\ac(○,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eq \o\ac(○,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eq \o\ac(○,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段】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2.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4、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5、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7.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第二段】1、“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2“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3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揭示的道理) 4、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两种对比:① “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②“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即:(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悟出道理: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6.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言,就有道而正焉”。 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