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7
论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摘要]: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并不是无根之木、无花之果,这与他特殊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而历代英杰便是他追寻的榜样和受伤后汲取养料的源泉。虽然 “不为众人所容”,受尽倾轧排斥,但仍旧有着一颗坚定的爱国之心;尽管现实很无奈,他却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地将自己那一翻爱国主义热情和那一腔悲愤倾注于《稼轩长短句》。
[关键词]:辛词 爱国主义精神 影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出生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对金人的残暴“耳濡目染”,加之在父辈的引领下“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辛弃疾《美芹十论》序论,从小他就以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为己任,从而在他心中形成了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
辛弃疾《美芹十论》序论
南归时他抱着爱国之心,施展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寄给陈亮的理想。然而南宋王朝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自己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使得自己空有进取精神和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在南渡以来,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尽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硬语盘空谁来听?”辛弃疾只能将自己的那一翻爱国主义热情和其南归后所积郁的满
辛弃疾《破阵子》寄给陈亮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词最主要的特点,但他也对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唐宋以来,词的内容一般都是写风月闲情、流连光景的感受。风格柔靡,题材狭小。北宋后期虽然也出现了苏轼这样题材较为扩大,风格比较豪放的作家,但毕竟仍然局限于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涉及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较少。辛弃疾则将词的内容从莺歌燕舞中解放出来,拓展到家国天下、山野田园各个领域,开创了“以论为词”, 刚柔交融和摧刚为柔的新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的世界,去领略他光辉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辛词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长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领导阶层了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以文人治国,强干弱枝的施政方针。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教育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如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的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用今天的视角纵观历史,发现宋朝没有哪一代出现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从而避免了唐代长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同样,正是因为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以文人治国,强干弱枝的施政方针也才导致了军事和财政上的积贫积弱现象以及多民族政权并立,胡强汉弱的局面。
尤其是两宋之交,靖康之难,胡强汉弱更是体现得尤为具体,也才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 满江红》
岳飞《 满江红》
(二)个人的生活环境
辛弃疾,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十一日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高祖、曾祖曾任宋为吏,祖父辛赞于靖康之乱后被迫仕金,但不忘故国,“每引儿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纩君父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序论。辛弃疾自小受祖父影响,并借两次北上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之机,“缔观形式”密查金人动静。辛赞还携带年幼的孙儿辛弃疾,登上高耸的城楼,鸟瞰险峻的河川,观察祖国的河山的壮丽,还时常分析敌我攻守形势。金国统治者在他们的统治区域里,禁止人们穿着汉服,并要剃去头发,改梳辫子,又常常抽调人们去当兵,把他们送到东北、西北境内当奴隶出卖,甚至拿他们去交换马匹。
辛弃疾《美芹十论》序论
可南宋统治者,保守江南偏安局面,不仅忘记了“徽钦之辱”,并且忍心北方的子民长期在女真贵族压迫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以被纳币称臣的投降政策所取代。他们甘心奴颜婢膝,丧尽民族气节。这些辛弃疾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疑都激发了少年辛弃疾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感情。辛弃疾后来在《美芹十论》中悲愤地说,“虏人平陵仲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帅士,此信未尝一日忘。”意思是说,敌人盘踞着我们中华大好河山,臣想洗雪耻,即使走到天涯海角,这个志向一天也没有忘记!
相传辛弃疾在环境的影响下有更名一事。他原名是坦夫,后来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他将原名“坦夫”改为“弃疾”,旨在效仿霍去病 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前117),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武帝时期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曾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前140-前117)。“弃疾”“去病”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此寄托自己也能像大将
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前117),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武帝时期杰出军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