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 (上上))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 ((上上))
2019年 04月 12 日
摘要: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以高回收率、高资源化率、高无害化率、高环保标准和高物摘要
摘要摘要
流速率而著称。体系良性运转得益于公民环境意识与法律制度的坚实支撑。德国垃圾处理
体系首先树立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零废物的法律原则;之后又陆续颁布了垃圾避免、
生产者责任、反向物流体系、消费者责任、家庭和社区垃圾分拣等法律规则;以多元化的
资金机制和中立公正的司法体制作为内核,辅之以健全的政府规制与公民参与机制。面对
日趋严重的垃圾围城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立法经验,实现我国政策的转型,推动垃
圾综合管理、环境资源回收等制度,运行系统化与规模化的垃圾循环体系,培育并增进社
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垃圾分拣,垃圾综合管理,垃圾避免,反向物流,环境意识 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监
管问题研究”(CUGFP1701);中央高校优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海外采掘业
软法研究”(CUGW170207)
德国垃圾处理体系以高回收率、高资源化率、高无害化率和高环保标准而著称。体系的良
性运转反映了德国相关立法的缜密严谨,执法的得力顺畅,垃圾循环产业设施的健全发达,
以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零废物的高度认可。垃圾处理是集生产、物流、消费、
分拣、回收和再利用为一体的活动。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垃圾循环回收的法律规范,
实施了多项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计划,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可以考察德国垃圾
循环回收的社会实践及其法律规范,考量其背后深层次的环境意识,并为完善我国的垃圾
处理制度提出可行建议。
1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的社会基础1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的社会基础
1 1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的社会基础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的社会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向自然索要更多资源,以生产更多产品,产品快速消费后
也遗留更多垃圾。这样单向度的线性资源利用方式不可持续,蕴藏危机。在这一问题上,
发达国家最先面临困局,也最早图新求变,寻找难题的解决之道。任何社会变迁都以哲学
和社会意识为基础,德国垃圾循环回收制度变革也最早发生于环境意识领域。
1.1 垃圾循环回收的环境意识
意识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环境意识反映了社会如何看待自然,认识生
态环境规律,以及该如何利用和管理自然的观念。杜克大学环境法学者 Purdy[1]将近现代
环境意识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资源开发型”环境意识盛行于资本原始积累
阶段,它侧重于激励人们积极地利用与开发资源,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阶段的“资源管
理型”意识针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等问题,强调由环境专家规划并管理资
源,以促使自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需求。第三阶段“自然保存型”意识揭示了自然生态对
人类的独特价值,认为社会应保存原始的自然生态,克制对自然的无度索取。第四阶段
“人类自然依存型”意识认为世界是互相渗透和依赖的系统,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应当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谨慎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循环经济。
1.2 垃圾循环回收的环境法原则
环境意识改变了人们利用资源的道德与价值选择,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模式。
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意识引领社会进行反思,推动了德国环境法变革,孕育并确立了新的
环境法原则,促成了新的垃圾循环回收规则与产业政策。
1.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
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满足当下人们需求而又不损害下一代需求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 。它
主要关注人类应如何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处理资源发掘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
达了人类社会的外向型关切。
德国的法律体系全面确定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欧盟法和德国宪法层面,《欧盟条约》
Treaty 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上).pdf
- 德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下).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上).pdf
- 德国景观规划对中国“多规合一”的启示(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下).pdf
-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中).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上).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下).pdf
-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审查制度考察——一项议会存续优先保障的制度设计(中).pdf
- 德国旅游小镇的发展举措对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启示(上).pdf
- 德国旅游小镇的发展举措对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启示(下).pdf
-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pdf
- 德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触发值和行动值制定经验及启示.pdf
- 德国企业《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发展探析(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