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
五常一中高二历史复习题(战争史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2012·厦门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4.(2012·上海高考)“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5.“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6.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右)。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7.(2012·广州模拟)“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它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1·江苏高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
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9.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两个德国的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冷战”结束
10.(2012·杭州模拟)学习“美苏争锋”这一内容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D.导致东欧剧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