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中华传统文化简易读本.docVIP

三年级下学期中华传统文化简易读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下学期中华传统文化简易读本 诵读内容:诗词诵读 唐宋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内容解析: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活动目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会背诵《虞美人》。通过历史故事,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诵读《虞美人》 教学难点:通过历史故事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读出忧愁的感情。 设计理念及思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阶段,对于意思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的设计立足于诵读为本,这首词没有复杂生僻的字和拗口的句子,很适合孩子们去读,用各种形式的读来接触这首词,感受词这种艺术形式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去了解意思和创作背景的历史故事。感受作者描写忧愁的比喻之精妙。在此基础上背诵。 教学设计: PPT出示唐宋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自由读词。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初步认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正确。) 指名学生读词。评价是否读正确,读通顺。(纠正读音及断句,注意押韵。) 小老师带领读。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同桌赛读评价。(同桌赛读,激励学生熟悉) 分组读。全班齐读。(读流利,读通顺。整体检查。) 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整首词的意思。指名读。PPT展示意思。(了解词所表达的意思)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中有一个愁字,寄托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名字叫李煜,是五代时期的南唐国的君主。这位国君为何如此忧愁呢?我们来听一听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创作背景) 老师讲历史故事:李煜是南唐的国君,继承王位时很年轻,他住在雕栏玉砌的宫殿里,衣食无忧,每天看着春花秋月,欣赏着东风春水,享受着美酒和音乐,写着诗词过着快乐的生活。在他饮酒作乐,不思朝政的时候,北方的宋朝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不断的壮大起来,发兵南下灭掉了南唐这个国家。而李煜作为国君被俘虏到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一国之君就这样变成了阶下囚,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的日子。此时,他想起过去快乐的日子,就像镜花水月的一场黄粱美梦一样,让他倍感忧愁,作为亡国奴倍受人家的嘲笑,他后悔却不能改变现状,只能叹息着,流着眼泪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作者的亡国之痛在心里就像一江春水一样流也流不完呀。可是他无能又无力改变这一切,终日只能郁郁而终,满面忧愁,令人惋惜。其中描写忧愁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流传至今。(感受比喻的魅力。) 师生接龙读《虞美人》。 试着和同桌一起背一背这首词。轮流背诵。(强化记忆) 师生合作背诵。 设计者:江汉区长港路小学 李志美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