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第 一 学期
发展传播学 课程考试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值18 40 26 16 100
得 分
一、 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
⒈传播谋略的光辉泛化法:
⒉把关人理论:
⒊冷媒介:
⒋传播媒介的时空偏倚论:
⒌拉斯韦尔的“ 5W”传播模式:
⒍平视型受众:
二、 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⒈试说明传播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⒉传播者赢得良好传播效果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⒊增强文字易读性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⒋信息匮乏的表现有哪些?
⒌间接性传播谋略主要分为哪几类?
三、 案例分析题(每题 13 分,共 26 分)
⒈ 案例一: 科技攻关带“火”冷凉蔬菜
中国农业网时间: 2016/9/6 13:37:00 来源:农民日报阅读数: 368
8 月,全国大部分地区从南到北,正经历着盛夏的“烧烤”模式,而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市,已
经凉风习习,大有初秋的味道。由于海拔和纬度的原因,这里即便是 7~9 月,平均气温也不会超过
25℃。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比如近几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冷凉蔬菜种植,就是利用这里在同期与
全国的温湿度的差别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创新集成技术,攻克冷凉蔬菜种植难题
《发展传播学》试卷第 1 页(共 5 页)
所谓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主要包括甘蓝、大白菜、胡萝卜、
洋葱、马铃薯等。由于 7~9 月全国普遍高温,而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此时正好生长冷凉蔬菜,
与南方的蔬菜错季上市,市场优势不言而喻。
乌兰察布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北方夏季冷凉蔬菜基地之一,尤其是 2012 年由中国农科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这里建立了全国首个以冷凉蔬菜产业为研究方向的院士专
家工作站后,以甘蓝种植为主的冷凉蔬菜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我国的甘蓝种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抗病、抗逆品种的推广,二是虫害防治效率低、化
学农药用量大,三是水肥利用率低,用工成本高。这几年来我们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示范主要就围绕
着这三个方面展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项目主持人杨
丽梅介绍。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曹四夭村,这里有百亩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田,三个甘蓝品种:中
甘 21、中甘 628、中甘 192 进行示范展示,而其中长势最好的还是方智远院士的“得意之作”——
中甘 21。4 月 20 日播种, 5 月 10 日定植,大约三个月,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甘蓝铺在眼前,一颗
颗包球紧实,而且颜色漂亮。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研究员,也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当地的科技特派员关慧明告诉我们,这片示
范田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品种好,中甘系列甘蓝品种抗裂、耐贮运,已经超过了韩国品种铁头系列。
其次是采用了一系列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如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以及膜下滴灌、
合理密植等。 “通过集成技术打出组合拳,在我们的示范田里,减少了 30%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灌
溉用水 30%以上,减少人工 20%以上,示范品种比对照品种 (铁头 4 号)增产 8~10%,每亩增值 300~500
元。”关慧明说。
由于“甘蓝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带动,仅乌兰察布一地甘蓝种植就超过 4
万亩。周边农户大面积示范区 5 个,每个农户示范区面积约 100 亩,并进一步辐射到河北张家口及
承德地区,辐射带动总面积 8~10 万亩。
产量高品质好,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
甘蓝,也就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圆白菜,经常是以凉拌的做法为主,这就对甘蓝的口感要求很
高。在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基地, 工作人员把刚摘下的 “中甘 21”和当地原来的主栽品种韩国的 “铁
头 4 号”分别切开让大家品尝,“铁头 4 号”有一种微微的辛辣口感,而“中甘 21”则更加脆嫩、
鲜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笑着说:“可以当水果吃了。”也许正因为这种口感上的细微
差别,让我国自己选育的甘蓝品种近几年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46 岁的河北承德人赵林,原先是蔬菜
销售商。 2003 年他开始在曹四夭村承包流转地 2500 亩种菜。三年前他拿出 100 亩地试种甘蓝,当时
他种的是“中甘 11”,去年他又种了“中甘 21”,结果非常喜人。“产量特别高,亩产达到了每亩
近 9000 斤,品质也特别好,去年的收购价每斤达到了 1.2 元,别的品种最多到 0.6 元。收购商大多
数是从京津来,远的也有苏杭甚至广东,到了地头直接问有没有‘中甘 21’,无论多少,照单全收。
用膜包好了装上冷藏车就直接运走了。”去年是甘蓝市场的“大年”,农民增产又增收,随着甘蓝
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今年雨水丰沛,地里的甘蓝又是一次大丰收,但甘蓝的价格却像是坐了过山
车,赵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