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论 尽管相比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他第三次进京到逝世这段时间里,他所做的并不那么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但作为一个“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孙先生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也仍竭力传播民主思想,其遗嘱体现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切的希望与挂念,以及无法在有生之年见到一个民主、独立、统一的中国的遗憾。其穿透生死伟大精神,已成为贯穿整个民主革命阶段的精神支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使他们即使身处最黑暗最无望的境地,也仍为着中国的命运与前程前仆后继。 结论 作为青年人,百年后再来回看这段历史,我们知道了今日所走之康庄大道是先辈们在曾经深重的黑暗中探索而来的,知道了今日中华民族之独立从何处而来,中国之民主自由自何处而起,中国之崛起由何处而始,知道了今日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中国近代的苦痛、屈辱,先辈的奋斗、抗争,民主精神的探索、完善,都将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融入骨髓的东西,这就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毁灭的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推动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断奋斗。而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与资料 1.何香凝《我的回忆》,中华书局1961年版。 2.尚明轩《孙中山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277-294页。 3.邵传烈《孙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73-192页。 4.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一零七期刊印 5.辛亥革命网:/archive-47769.shtml 6.百度百科孙中山:/view/2559.html?wtp=tt 谢谢观赏! * 第一次进京——当时甲午战争爆发在即,但北京仍在大肆筹备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从西直门到颐和园沿途要搭建经坛、戏台、牌楼等景观,为庆寿花掉白银219万两。孙中山后来回忆京津之行时说:“最后至北京,则见满清政治之龌龊,更百倍于广州。”更坚定了他推翻清廷以救中国的决心。 第二次进京—— 第三次进京——第三次,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一次,他抱病到京,在北京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岁月。1924年11月,孙中山为迅速实现全国统一,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应冯玉祥之邀从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旧病复发,他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并计划22日入京。18日,因得知“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孙中山大失所望,病情随之加剧。段祺瑞致电邀孙中山入京。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京,发表《入京宣言》: 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利,乃为救国。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洲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国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因而吾人救国之责,尤不容缓。至于救国之道多端,当向诸君缕述,惟今以抱恙,不得不稍俟异日。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孙文 (注释: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总理遗教宣言》中的《入京宣言》,孙中山于十二月三十一日抱病从天津乘火车到北京,这是抵达北京车站时发表的书面谈话。)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孙中山第三次进京及其遗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小组成员:阮思洁、卢意婷、周芊、周宣余、陆轶群、骆丹 对外经贸大学-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成果汇报 0.小组成员介绍 一、小组成员 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周宣余、陆轶群。 组长:阮思洁 二.小组分工 查找资料和资料分析: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余 实地考查:全组成员 论文写作:卢意婷、阮思洁、周芊 PPT制作:陆轶群 1.活动大纲: 一、活动目标 了解孙中山先生第三次京的目的和过程;在人生的最后,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引导。 探索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他的努力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活动大纲: 二、活动步骤 资料收集:关于孙中山第三次进京的文献、图书、影像、实地资料。 图书:如孙中山等名人传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北京近代大事记等。 网页:如辛亥革命网:/archive-47769.shtml 百度百科孙中山:/view/2559.html?wtp=tt 影像资料:如CCTV-9、CCTV-10 纪录片,《建国大业》等影视剧 参观纪念地:宋庆龄故居 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制作课堂展示PPT。完成实践活动。 2.研究成果 摘要 正文 1. 三进京,鞠躬尽瘁为国兴 2. 三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 3. 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结论 参考文献与资料 2.0摘要 1924年11月13日,国家出现了一线和平的希望,为了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也为了宣传革命主义,孙中山先生偕宋庆龄北上。他提出两大任务,一是反对曹吴的各军及政党参加的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二是对外废除一切不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