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 荚膜的主要成分因菌种而异,大多为多糖、多肽或蛋白质,也含有一些其它成分。   产荚膜的细菌菌落通常光滑透明,称光滑型 (S 型 ) 菌落,不产荚膜细菌菌落表面粗糙,称粗糙型 (R 型 ) 菌落。        在固体食品表面或液体食品中常因为某些腐败菌 产荚膜而使食品变粘稠。 S型菌落:有荚膜的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称S型菌落。 R型菌落:没有荚膜的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称为R型菌落。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        荚膜的主要作用  是作为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并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  同时能增强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使之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例如能引起肺炎的肺炎双球菌Ⅲ型,如果失去了荚膜,则成为非致病菌。  细菌荚膜的应用 有些产荚膜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 (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 则可用于葡聚糖的工业生产,葡聚糖已被用来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血浆代用品。野油菜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的粘液层的胞外多糖—黄原胶已被用于石油开采中的钻井液添加剂以及印染和食品等工业中。  产荚膜细菌,常常给生产带来麻烦。牛奶、蜜糖、面包及其它含糖液变得“粘胶状”就是由于受了某些产荚膜细菌的污染。 有些细菌能借助荚膜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引起龋齿。 微生物细胞的特殊结构            ——芽孢                P26    细 菌 芽 孢(Spore)  定义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圆柱形结构,也称内生孢子(Endospore)。  特性     抵抗力非常强    成熟芽孢的结构示意图  芽孢具有极强的抵抗力 芽孢一旦形成,则对各种恶劣环境条件均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芽孢具有极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不良环境的能力。         一般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至数十年之久,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pH7.0的100℃水中煮8h后才能致死,即使在180 ℃的干热中仍可存活10min。         芽孢抗性强的例子极多。 微生物细胞的特殊结构            ——芽孢 芽孢没有繁殖意义,因为一个细胞内一般只形成一个芽孢,而一个芽孢也只产生一个营养细胞。 芽孢仅仅是芽孢细菌生活史中的一环,是细菌的休眠体。  spores 芽孢的形成过程  1.轴丝形成   2.隔膜形成   3.前芽孢形成   4.皮层形成  5.芽孢衣形成   6.芽孢成熟   7.芽孢释放 (P28     图2-14) 芽孢的显微镜观察      芽孢的着生位置、大小、形状因种而异,可作鉴定依据。       芽孢有较厚的壁。有较强的折光性,不易染色。      一般一个细胞仅有一个芽孢.        芽孢有比较厚的壁和高度的折光性,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芽孢为一透明小体,由于普通碱性染料不易使芽孢着色,通常采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以便于观察。  芽孢染色后的显微图片 芽孢在细胞中的形成位置 微生物细胞的特殊结构            ——芽孢   芽孢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1、细菌分类    2、灭菌时需要考虑    (最难被杀死)    3、菌种保藏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伴孢晶体可用作生物杀虫剂。(P28) 2.2.3 细菌菌落形态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clone),表现为细胞的横分裂,称为裂殖。(区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绝大多数类群在分裂时产生大小相等和形态相似的两个子细胞。电镜研究表明,细菌分裂大致经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横隔壁的形成、子细胞分离等过程。 2.2.3 细菌菌落形态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内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成千上万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colony) 。   细菌菌落 固体培养基表面细菌菌落(照片) 细菌菌落特征(正面观) 细菌菌落特征图 培养 1. 固体培养基  2. 液体培养基 3. 半固体培养基  1. 固体培养基  (1)平板培养 菌落(colony): 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集团。 (2)斜面培养 菌苔: 由两个以上菌落相连在一起的群体称为菌苔。  其作用是可用来保存菌种。 2. 液体培养基   有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是浑浊的。可分为表面生长(好氧)和沉淀生长(厌氧或菌体自重) 细胞膜的选择性透性 A.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结构模型与化学组成 基本成分: 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