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语文教学中的抒情方法浅析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226521)
陆宏龙
  摘要:本文指出,抒情是抒发和流露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表明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感受。运用直抒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抒情方法,能从人物的只言片语中,窥探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寓情于物,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关键词:直抒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事、寓情于理
  抒情是抒发和流露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表明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感受。它能从人物的只言片语中,窥探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寓情于物,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对此,本文从以下几种抒发情感的方法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直抒抒情
  直接抒情(或称直抒胸臆),是一种直接对景象、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可强烈而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沧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对其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丝毫未加掩饰,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再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坦率诚肯,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寄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二句忧夫边关苦寒,三句含泪修书寄衣,最后一句悬想寄衣到否。(夫君戍守在边关而我独自在吴地,西北风吹到身上的时候,我不禁担忧起我的夫君来了。给夫君写了一封信寄去我的千行相思泪,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夫君身边,不知道我寄给你的衣服到了没有?)诗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妻子对驻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局混乱的担忧,以及乱世中挣扎的家庭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之情。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称触景生情),即因为见到某一景物而有所触动,引发某种感情。情和景之间多有很密切的联系。一般先写景,然后转为抒情。即把要抒发的感情和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过写急风(凄清)、哀猿(哀伤)、飞鸟(飘泊)、落木(凋零)、江天等秋天萧瑟悲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情景关系:先景后情,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见景抒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情融为一体,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诗人老病孤愁之感油然而生。再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深闺中的少妇本来不懂忧愁,春日里巧妆打扮登上了翠楼。忽然看见路边杨柳一派春色,后悔让夫婿去取爵觅侯。)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
“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中没有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一位闺中少妇,在这样明媚的春天里,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触发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之情。
  三、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或称融情入景):诗人将感情融入在特定景物上,借自然景物间接而含蓄地抒发情感——情含景中。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通过写孤帆、碧空、长江等离别送行时的景象,抒发了情深意眷、依依不舍之情。情景关系:情含景中(融情入景、寓情于景)。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在一片美好的景致中,写出了一个诗意的离别: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帆影远去直至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汇之处。这看似写景,而在写景中,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寄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