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pdfVIP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居秋暝》教案 教学目的 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① 鉴赏诗歌。 ② 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 仕不 碍隐,隐在仕林。”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诗佛王维)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二、了解作者: 王维 (701—761),字摩 诘,蒲 州 (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 进 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 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 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 (谢灵运)小谢 (谢 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 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 啸傲烟霞,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 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五、析题目,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 ? 明确:标题“山居秋暝”, “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 点明了地点; “秋” 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 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六、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七、明晰诗意: 王维的诗被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下面我们通过捉诗的意象,品味诗的意境来赏析这一特点。 1、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都 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 颈联侧重写人。 4、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 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 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5、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 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 优美。 (提示:可从光、 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 参考范例: “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 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