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想杂谈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12-0089-03 [中图分类号]TU972+.?1?1 [文献标识码]B
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
□ 赵 夏
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
化景观的集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
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在我国历史上的
在“潇湘八景图”的广泛流传和带动之
下,一些“好事”的文人士大夫纷纷仿效为
各自熟知的地方作八景图、诗。在宋迪的“八
本的影响最大。日本非常重视这一“来自外
国的文化珍果”[8]。他们一方面仿效而行,也
有“八景”之举,如其“近江八景”为“唐崎
很多地方,大到一个地域、一个城市,小到
一个村镇、一座寺庙,甚至一个家族,都多
有“八景”之说。而且围绕“八景”衍生出大
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八景诗、八景画,并
渗透到地方生活的诸多层面,如日常生产、生
活用具上八景图案的盛行等。这一文化现象
的出现、扩散、繁荣及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
文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已
有不少学者对各地“八景”进行了整理和研
究,并注意到了其在当前景观建设及旅游开
发中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其丰富的社会文化
内涵和价值,尤其是对当前的城市和景观建
景”组画画问世不久之后,北宋嘉佑年间知? 夜雨”、“石川秋月”、“矢桥归帆”、“坚田落
虔州(?为北宋时赣州的称谓,古为南康郡治)? 雁”、“三井晚钟”、“濑田夕照”、“栗津晴岚”、
的太守孔宗翰作《南康八境图》,所谓“八? “比良暮雪”,除了对应地名与“潇湘八景”不
境”即八景。随后,八景诗画在中原大地上? 同之外,后缀完全相同;另一方面还对“潇
相继兴起,如蔡元定为福建麻纱镇作《麻纱? 湘八景”的艺术及社会文化价值展开了深入
八景》[3]45504:“岱山夕照”、“烟村春雨”、“云? 细致的研究,在这一方面有甚于国人。
崖山色”、“祗园溪声”、“松冈夜涛”、“莲湖? 由此可见,“八景”历经两宋至明清是极
晚风”、“武陵桥月”、“象崖晴雪”;徐瑞为江? 为兴盛的,但也正因如此,“八景”有过于泛
西鄱阳作《次韵月湾东湖十咏》[3]45504:“两堤? 滥、“附庸风雅”、“文字游戏”等之嫌,所以
柳色”、“双塔铃音”、“孔庙松风”、“颜亭荷? 又遭到赵吉士及著名史学家戴震、章学诚等
雨”、“湖中孤寺”、“洲上百花”、“庆福茶烟”、? 人的批评,认为“可憎甚矣”[7],是修志之大
“新桥酒旆”、“江城暮角”、“芝峤晴云”;还? 忌,为“通学所嗤”[9],从而又导致了乾嘉以
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诗。”7
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诗。”7]
不够。有感于此,笔者草成此文,希望能对
“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研究有所裨益。
1?“八景”的出现和流传
1.1“潇湘八景图”的问世
特指地方风光的“八景”,一般认为源于
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组画。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对此有所记载:“度支员外郎宋
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
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
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
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
传之。”[1?]元人朱德润亦言:“潇湘八景图始自
宋文臣宋迪,南渡后诸名手更相彷佛。”[2]可
见此画一经问世,就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
崇,他们通过配画、题诗等多种形式,自娱
或唱和,使此画更得盛名。
1.2“八景”风靡大江南北
有“桃源八景”[?4?],等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湖十景”,包括“断
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映月”、“双峰插
云”、“曲院风荷”、“苏堤春晓”、“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锋夕照”,这在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和祝穆的《方舆胜
览》中均有记载,至今仍广为传颂。
同时,八景还影响到了金、元少数民族地
区,金代有李俊民(1176?年~1260?年)为山
西临汾作《平水八咏》[5]273;元好问(1190?年~
1257?年)为河北固安作《方城八景》[5]369。
时至明清,“八景”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并多遵循“潇湘八景”所奠定的基本范式,当
然也有所发展,并演化出多种模式。例如,明
清方志中就多有八景图画、诗词的记载,而
且还有“内八景”、?外八景”、“小八景”等形
式多样的八景称谓,一些名门望族也为其家
室自选“八景”并记录于族谱之上[6]。因此
清人赵吉士说:“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
[
此外,八景还传至周边国家,尤其对日
后“八景”传统的渐趋衰落。
2?“八景”的?文?化?渊?源?和?内?涵?解?析
基于以上对“八景”兴衰的叙述,我们
可以进一步追问,这样一种景观集称文化何
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并盛行开来,它有
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渊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结?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无疑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