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谊论阅读试题及答案及翻译贾谊论翻译
《贾谊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 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 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 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 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 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 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 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 “王其庶几召我。 , ”君子之不忍弃其 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 “方今天 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 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 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 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 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 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 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 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 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 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 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 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b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
a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
b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 c. 夫子何为不豫
d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行:实施
去:到……去
豫:高兴
得:投合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犹且以不用死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 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 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
第四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 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 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
最后一段苏轼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 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苻 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
《贾谊论》全文紧扣着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 析得非常深入,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强 调人要拥有 “有所待 ”、 “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