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第2章沉积环境+沉积相.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相古地理图的大小 概略性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小于1:1000万。 小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通常为1:200–1:1000万。 大中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大于1:200万。 岩相古地理图的意义 地史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概略性岩相古地理图。 主要用来表现广大地区内的海陆分布、海域性质、沉积相类型等内容。 从而分析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演化历史等。 对于了解有关沉积、层控矿产的形成的地史背景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复习思考题 相/相变/相分析的原则/相对比定律。 浊流沉积/鲍马序列/复理石/磨拉石。 概括沉积环境判别的主要标志。 如何区分滨海相与滨湖相? 大陆环境、过渡环境、海洋环境各包括哪些沉积相类型?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角洲平原(顶积层) 三角洲前缘(前积层) 四、海洋环境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海底地形和海水深度,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次深海(大陆斜坡)及深海(大洋盆地)。 (一)、碎屑型滨海沉积相类型 滨海带是指浪基面以上的海岸地带,也称滨岸沉积环境。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滨海区的宽度随海岸地形而定。 1、有障壁的海岸:可形成平行海岸的砂坝和泻湖沉积。 砂坝 开阔海洋 泻湖 砂坝:多由分选好的纯净石英砂组成,交错层理发。 分选磨圆非常好的滨海石英砾岩 交错层理 当淡水注入量大时,可形成滨岸沼泽,若植物发育则形成泥炭沉积。 与广海连通不好的海湾或泻湖,在气候干燥条件下,由于蒸发量大,可形成咸化海湾或泻湖,则形成白云岩、硬石膏、石膏和盐岩沉积。 咸水泻湖 盐岩 2、无障壁的海岸 滨海带较宽广,且平坦,形成潮坪环境(有沉积作用),无沉积作用的称为潮浦。以潮汐作用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三个带。 无障壁的海岸 现代海滩,广西北海 潮上带:处于平均高潮面以上,仅在最高潮时被淹没。以砂、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干裂、雨痕等暴露标志发育,可见陆生动物的足迹。 潮间带:处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海水反复进退的地区,水动力强,双向交错层理、透镜、脉状及波状层理发育,垂直潜穴多见,常形成破碎的介壳滩。 鱼骨状交错层理 现代介壳滩 潮下带(也称亚浅海):平均低潮面与浪基面之间,始终被海水淹没。可分为两种环境: A、高能环境:由于波浪的强烈扰动作用,多形成石英砂,交错层、水流冲刷面和波痕多见,由于水浅而动荡,富氧,透光性好,营养充分,狭盐度底栖生物大量繁殖。 B、低能环境:以细粒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发育,以广盐度生物如双壳类、腕足类、介形类等为特色。 (二)、碎屑型浅海沉积相类型 位于浪基面以下向外海延伸的海域(陆棚或陆架),水深通常50-200m。 这一地带海域广阔,可达数百公里。 沉积控制因素主要为潮汐流、风暴、洋流。 平静海面 风暴 沉积特点:常以泥岩、页岩、粉砂岩沉积为主,夹有薄层粉砂、砂、贝壳层或生物碎屑灰岩;富含狭盐底栖生物,如珊瑚、腕足、棘皮、苔藓虫、钙质有孔虫等,也常见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动藻迹等),化石保存比较完整,分异度高。 动藻迹 苔藓虫 (三)、碳酸岩型滨浅海沉积相类型 以碳酸盐沉积的滨浅海,一般具有由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变的浅水碳酸岩沉积特点。 1、碳酸盐缓坡(carbonate ramp):从海岸线向盆内缓慢倾斜的斜坡(倾角小于1度)。是大陆边缘的大型碳酸盐沉积体。它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之间一般没有明显的坡折。近滨带为浅水波浪搅动沉积,向海逐渐变为较深水低能沉积,中间无高能带沉积,因而一般未见深水高能碳酸盐岩类型沉积(砾屑灰岩、钙屑浊积岩等)。 在横向剖面上:自近岸至远岸,一般从潮坪沉积与泻湖碳酸盐岩沉积(鲕粒碳酸盐岩、豆粒碳酸盐岩)相变为较深水的泥质碳酸盐岩沉积(粒泥灰岩、泥灰岩)。 在垂向剖面上:可与斜坡或盆地环境的深水灰岩或具水平层理的页岩等构成水体由浅到深的沉积组合序列。 豆粒灰岩 鲕粒灰岩 泥灰岩 不同位置岩石组合和生物群面貌是不同的: 潮上带:以雨痕、雹痕、泥裂、鸟眼构造发育为特征。 潮间带:叠层石、藻纹层、竹叶状构造发育为特征。 潮下带:在高能环境下形成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交错层理、冲刷面、波痕发育。底栖和造礁生物非常丰富,有是也有叠层石发育。在低能环境下多以泥晶灰岩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发育。 叠层石 碳酸盐岩缓坡中的碳酸盐潮坪带 竹叶状灰岩 2、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在碳酸盐缓坡的浪基面与水下斜坡的交截区域,有利于形成生物碎屑砂坝和生物营造的、地形向上隆起的初期建隆(生物礁),由于建隆的出现,这时原来的碳酸盐缓坡开始转变成了碳酸盐台地。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