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文化——传统与流行第六讲 日本人的“无常”观一、日本人的“无常”感 一、日本人的“无常”感 “无常”一词出自中国古典和佛经,大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认为万物流转、不存在常住事物的“诸行无常”的思想。 (2)认为识别判断万物流转的主体本身即无常的“无蕴无常”的思想。 (3)认为无所谓无常、有常,只有超越有无之对立与差别的涅盘才是真正的无常 ,即空的思想。 一、日本人的“无常”感 在以上的三种思想中,和日本文学相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日本民众的精神生活中的是(1)所指的万物流转无常之感。 也就是说,对于日本人来说,“无常”一方面是指佛教中用来表述世间万物生生灭灭变化无常之意,另一方面是表示人生虚幻渺茫的日常用语。 一、日本人的“无常”感 日本人的思维方法,不是去积极把握生的普遍规律,而是更重视人际关系和生活情趣。 从佛教中得到启发的无常之感,没能作为一种正式的世界观确立下来,而只不过是作为一种咏叹式的、抒情的哀伤之感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而已。 “无常观”和日本其他的审美感和神秘感等一样,只是一种情怀而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无常感”。二、“无常”与日本文学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一)弘法大师《伊吕波》阐述了古代日本人对于无常的理解: “刚绽放的美丽花儿顷刻间便凋谢了,人的一生也并非一成不变,跋涉无常的人生坎坷路,似梦似醉世事不可预知。” 这首歌中的“无常”,是叹息世事的推移变化之快,人生如花期般短暂,咏叹岁月不饶人的佛教思想,这首歌中的“无常”有很浓的宗教意味。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二)日本人的无常观也提体现在贵族文学中 从《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乃至《源氏物语》,都是典型的贵族文学。 日本学者指出“整篇《源氏物语》,概而言之,描述了人生虚幻渺茫,及无人能与这种虚幻无常的命运相抗衡之意。之所以在源氏出生起即笼罩着哀愁的气氛。”认为源氏物语的主题就是宿命和无常。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三)到平安末期,日本的无常感绽放了更加华美绚丽的文艺之花。 《平家物语》通篇的意思,氏叹息作为日本全国的统治者,平家一族直到昨天还是显赫至极,一朝没落便荣光不复当年。《平家物语》开篇便写到“诋园精舍之钟鸣,诸行无常之声韵。沙罗大树之花色,胜者必衰之表征。”以“骄者必败,宛如春夜一梦,强者终亡,仿佛风中浮尘”开篇,成为贯穿全文的主题。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四)《方丈记》镰仓初期鸭长明随笔集,以佛教的无常观为基调,列举了各种事例以阐述人生之变幻无常,并记述了自己最终隐退到日野山方丈庵闲居的情形。 “河川里流水不断,但已非原来的水。淤水中漂浮着泡沫,时而消散时而集结,不会恒久不变。世间的人及归宿,宛如这流水和泡沫。”“在无常现世中,为谁而烦忧,又因何而欢悦。宿主及其最终归宿的无常之态,无异于牵牛花瓣上的露珠。”表达了著者认为现世短暂而虚幻的无常观。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五)14世纪纪吉田兼好的名作《徒然草》,由于对人生百事进行思考的随笔及见闻等243段构成,通篇贯穿着无常思想。 “孤单寂寞中,终日面对笔砚,记述掠过脑际之无聊琐事的短暂无常”’世间万象短暂虚幻而不足惜。”表达了人生一世皆为空,不足以眷恋的无常观。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六)《日本人的心理》南博 “日本人从中学期间就开始学习一些阐述无常观的文章,说明这种想法代表了日本人的人生观。不仅如此,也有人认为,日本额文学思想中文学本身的作用即在于向人们灌输无常观”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七) “无常”对现代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日本著名现代诗人土井晚翠的《荒城之月》深受日本人的喜爱。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杯影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千年苍松叶繁茂,弘歌声悠扬;昔日繁华今何在,故人知何方;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雁影剑光交相映,抚剑思茫茫;良辰美景今何在,四野何凄凉;苍茫依然旧时月,冷冷发清光;颓垣断壁留痕迹,枯藤绕残强;松林难听风雨急,不闻弦歌响;浩茫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人世枯荣与兴亡,瞬息化沧桑;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 日本的民谣和童谣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变幻无常之感,正如忽然盛开又突然凋谢的樱花一样,在炫目之美过后,留下的是无限的虚幻之感。二、“无常”与日本文学 (八)如前所述,日本是一个远离大陆、四周环海的弧岛,自形成统一国家以来未曾受到外族入侵,日本文化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独立发展起来的。处于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发自于日本文化深层的孤独感,比同是岛国的英国要强烈得多。这种孤独感给日本人的心理带来了深刻影响。日本文学和日本美术所追求的“物哀”、“侘”、“寂”等审美意识,将蕴藏于日本人心底的孤独,以文学和美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