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灯笼.docVIP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灯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4*灯 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笔下关于灯笼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等。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通读课文,把握本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角度感受灯笼对作者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笔下关于灯笼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等。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通读课文,把握本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集》中。 2.知识链接 灯笼,又称灯彩,是我国一种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的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灯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灯笼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焚身(fén) 溺炕(nì) 恐吓(hè) 神龛(kān) 咕咕噜噜(lū) 司马懿(yì) 乡绅(shēn) 争讼(sòng) 斡旋(wò) 熙熙然(xī) 静穆(mù) 怅惘(wǎng) 点缀(zhuì) 锵然(qiāng) 垂珠联珑(lóng) 褪色(tuì) 幽悄(qiǎo) 星阑(lán) 霍骠姚(piào) 裴公(péi) 燎原(liáo) eq \b\lc\{\rc\ (\a\vs4\al\co1(旺盛?shènɡ?,盛饭?chénɡ?)) eq \b\lc\{\rc\ (\a\vs4\al\co1(禁止?jìn?,禁不住?jīn?)) (2)词语释义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争讼:争辩是非。 斡旋:调停,调解。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熙熙然:形容和睦欢乐的样子。 静穆:安静而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锵然: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清脆。 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 幽悄:幽深寂静。 (3)词语辨析 “静穆”和“静谧”都有“安静”的意思。“静穆”指安静而庄严,侧重于环境或气氛的庄重、严肃。“静谧”指安静,侧重于环境的寂静无声或心境的恬淡安宁。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答案示例:“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由小孩子和大人对火的钟爱,引出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第二部分(3~11):作者围绕着灯笼回忆了往昔经历,叙写了乡情民俗以及历史典故等。 第三部分(12):揭示本文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3.文本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答案示例:第3自然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4、5自然段,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学;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6自然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7自然段,元宵节看灯。第8自然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9自然段,纱灯上描红。第10自然段,对宫灯的想象。第11自然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答案示例: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3.本文所写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说说本文都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答案示例:手中的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彰

文档评论(0)

lzzcghls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