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器的驱动与控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控制和补偿 半导体制冷器 摘要 在很多需要精密温度控制的设备中经常可以看到半导体制冷器。 对温度及其 敏感的组件往往与 TEC 和温度监视器集成到一个单一热工程模块。半导体制冷 器也可以通过翻转电流而制热。 TEC 非常小的体积为精密控制单个组件 (例如, 光纤激光器驱动器, 高精度的参考电压或任何温度敏感型设备) 的温度提供了可 能。 此应用手册简要讨论 TEC 设计的起源和历史,然后概述了 TEC 基本操作。 随后又说明了 TEC 的控制和补偿问题。 该文最后详细分析了 TEC 控制的优化以 及优化方程。 关键字: PID 、 DWDM 、 SFF 、 SFP 、 光纤、 激光模块、 热电冷却器, 热电偶、 TEC ,温度控制,热循环热敏电阻 简介 1821 年托马斯 ·塞贝克发现,两个不同的材料的导体连在一起,并且两个 材料各自的温度不同的时候,这个环路内就会有电流流过。十二年后,皮尔贴 (J.C.Peltier) 发现了与这一现象相反的效果: 通过削减环路中的一个导体, 使外部电流流经环路, 然后就可以发现两个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出现, 这一现象 后来被称作皮尔贴效应。 由于那时的材料所限, 皮尔贴效应中材料之间的温度差 有大部分都是大电流流过材料所产生的电阻热。 随着近来材料学的不断进步, 这 些连接点制热或制冷的效应越加变得实用化, 它可以作为热电泵, 使用起来和基 于氟碳蒸气压缩的制冷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 TEC 仍然不如氟碳蒸发循 环设备更加实用, 但是它没有移动部件和工作流体, 这就为制冷设备小型化提供 了可能。 基本工作原理 由于皮尔贴效应可以通过电流线性控制,半导体制冷器( TEC )已经在涉及 精密温度控制的设备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温度敏感型器件、 TEC 、温度传感器 被集成到一个单一的模块中。 TEC 控制需要一个电平可以翻转的电源以提供正 电压和负电压。要想在单电源设备中做到这一点, 那么完全可以使用 H 桥电路。 线性稳压电源总会有纹波, 同时它的效率非常低, 需要大体积的元件并且还要做 好热隔离防止调整管发出的热量加载到制冷器上。 但是两个有着互补驱动的同步 降压电路能够从单电源获得双电源, 同时使单一正电源供电有更高的效率。 强外 加的脉冲宽度调制( PWM )控制两个输出电压,使流经 TEC 的电流改变大小和 方向。通过电流的不断改变,小体积的 TEC 可以高精度控制各种分立器件的温 度,如光纤激光驱动器,精密电压基准,或任何其它的温度敏感型器件。也可以 通过翻转流经 TEC 的电流使它制 热。 TEC 功率控制 MAX1968 和 MAX1978 是一种用来驱动基于皮尔贴效应的半导体制冷器的 高集成度 H 桥 PWM 开关式驱动芯片。 MAX1968 是一个符合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因为它集成了 4 个电源开关控 制和 PWM 控制,它采用 28 引脚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