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论文关于投资视角下的新三板路径突围论文范文参考资料.docVIP

三板论文关于投资视角下的新三板路径突围论文范文参考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板论文关于投资视角下的新三板路径突围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投资视角下的新三板路径突围       “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让新三板市场陷入“围城”的尴尬。从投资人视角下观察,一些挂牌企业正体会着挣扎与起伏的滋味。除去政府补贴的奖励能冲抵挂牌费用外,能获得融资的寥寥无几,至于增发、并购、市值管理,离企业还是太远。       文/孙松廷       新三板作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从北京中关村股份转让系统扩容升格成全国性的股份转让系统,创立伊始如同刚刚开埠的港口,经历了地方性到全国性的逐步升级,从初期的几乎无人问津、企业四处观望,到后来的狂飙猛进,覆盖及万余家挂牌企业、30多万投资者以及无数的投资******们(一券三师及其他******),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       笔者从事创业投资,聚焦于A轮前的股权投资,亲历和见证了一些挂牌企业的挣扎与起伏。其中,有的对没有挂牌而懊悔,也有的因为挂牌而后续无力而懊恼,总之门外门里,都步入了围城困境。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随着前几年IPO的开闸和全民PE热潮,那一拨韭菜已经割完,剩下的中小型企业只好转战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而在这其中挂牌的企业也是以传统产业居多。当前能获得融资的企业寥寥无几,挂牌后除去政府补贴的奖励能冲抵挂牌费用外,也就资产质量较好的能获得一些关联银行贷款,至于增发、并购、市值管理,离企业还是太远。       企业挂牌的冰与火       以跟进了近一年的一家做母婴连锁的企业为例,因为其合伙人理念和利益的冲突,在企业发展大好的时候选择分家,因为其股权结构和历史沿革,尤其是区域限制的硬伤,几家创投一直没有后续的进展。企业基于发展对资金渴求,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头下与一家券商合作,开始筹划挂牌新三板,按当地的补贴政策,市区的补贴和补助完全可以覆盖其挂牌成本,但企业斟酌许久,最后还是取消了挂牌计划。企业人重新解构了企业,入驻了科技孵化器,从零开始,既享受孵化器的三减两免政策,又可以重塑商业模式,******重来。两年过去了,企业也成功融了一轮钱,当再去问询其挂牌计划时,企业人开始沉静下来,一个是目前的政策趋向,开始分层分类,企业没有把握进入创新层,而更关键的是手中有粮,企业人于是开始权衡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及资源配置功能与一级股权市场的差别。       在与企业复盘挂牌新三板的决策时,企业人大倒苦水,原来除去平掉的挂牌费用,企业人如果当年走股改挂牌程序,则需要承担之前的历史成本,一个是补税,另一个是员工劳保,还要规范财务,企业之前都是家族式运营,管理比较混乱,财务也不规范。经过测算后,挂牌前要承担不少于几百万的费用。而作为区域性的企业,咨询过券商后,挂牌前很难保证融资到位,靠企业本身的积累则杯水车薪。还有一个让其半路取消计划的直接原因,就是之前他的一个同行已弯道超车,提前挂牌成功。挂牌企业也为此进行了大面积的宣传推广和股权推介,这也是当初连锁母婴企业选择挂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害怕竞争对手挂牌后,打通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和品牌的加持后,冲击洗牌市场。可是挂牌企业运营一段时间后,却传来后续融资不利的消息,而规范运营的成本(税务、员工保险、财务规范等)和挂牌费用及******费用却不断攀升。       而之前认为企业要挂牌,以前跟进的几家创投机构应该会感兴趣,可是深度沟通后,基本都对拟挂牌的企业兴趣缺失,原因还是退出难。而当企业人问询为什么挂牌的企业中还有那么多创投股东时,投资机构则讳莫如深。       其实这样的拟挂牌企业或已挂牌企业很多,冲着融资去,带着名分回,能获得资本青睐和扶助的少之又少。其实原因主要和创投机构的业务模式有关,创投机构旗下的基金一般存续期7-9年居多,其中5年为投资期,2-5年为退出期,而对项目的期许,基本就是一个项目的单体回报要能覆盖基金的整体额度,毕竟项目投资成功几率10%-20%,所以倒推到每个项目,对项目的成长性期许就要很高,每年的增长率和上市可能性要深度盘算,方可******投资。而传统型企业基本都过了野蛮生长、快速狂飙的阶段,十多年的企业业务、管理、人员和文化基本都成型和成熟,都处于二次创业、转型再生的阶段,要么就都是衰退的状态,所以一般很少受资本的青睐。至于挂牌前有创投机构注资,除去少有的优质项目,大都已在企业里潜伏了几年,眼前冲击IPO无望又迫于LP的退出压力,才取道新三板,而看到许多机构潜伏的新三板企业依然在册,可见退出之难。       另一家挂牌企业则借助挂牌企业的光环,助推了企业的品牌张力和销售扩张,承接了许多之前无法拿到的政府订单和大客户订单。但很多事情,真相却令人尴尬和唏嘘。企业经过两年的自我滚动发展,高增长的业绩与规范成本做了对冲,还是无法获得资本的青睐,自挂牌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cj112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605213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