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概述参考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T 延长: ①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 SLE 、肝素、肾病)以及 AT- Ⅲ显著提高 ( TT 对肝素的存在很敏感,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或商品化离 子交换树脂来纠正延长的 TT 是推断存在肝素或肝素样抗凝物的方法)。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FDP )的增加(如 DIC 纤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遗传性和获得性,前者分为无纤维蛋白 原血症,FIB﹤0.4g/l;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0.5g/l ﹤ FIB ﹤0.8g/l。后者包括原发性纤溶亢进,如前列腺、子宫术后 等,继发性纤溶亢进) ④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含量正常、功能障碍) ⑤尿毒症 31 TT 缩短:无太大临床意义 ①高 FIB 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 PH 呈酸性 32 纤维蛋白原( FIB 或 Fg ) 参考范围: 2~4g/L FIB 即凝血因子 I ,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 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 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 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 FIB 作为底物,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 33 FIB 增高: 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 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恶性肿瘤 及血栓前状态等 34 FIB 减低: 可见于 DIC (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 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肺、甲状 腺、子宫、前列腺等手术后释放 t-PA 激活纤溶酶降解纤 维蛋白原)、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纤维蛋白原合成少)、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或获得性)、天门冬 酰胺酶治疗白血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非纤 溶酶性蛋白质降解纤维蛋白原)等。 35 凝血象影响因素: ( 1 )、抗凝剂:草酸钠、 EDTA 、肝素不适用,推荐用 3.8% 的枸橼 酸钠 , 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 1:9 。 ( 2 )、黄疸、脂血、重度溶血和冰冻血浆影响结果。 ( 3 )、使用纤溶药物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 ( 4 )、超过治疗剂量的肝素可使凝固延长。 ( 5 )、 FDP 增加使凝固延长。 ( 6 )、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雌激素有影响。 ( 7 )、标本采集(防止组织损伤 , 避免外源因子进入、尽快送检、 避免从输液管取血 , 以防稀释,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 影响 结果)和处理不当有影响。 ( 8 )、妊娠和急性炎症会影响某些测定结果。 36 出血性疾病概述 (Hemorrhagic Disorders) 黑龙江省医院 王英慧 1 概 念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性(先天性)或 获得性因素,导致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 蛋白溶解机制或抗凝机制中一项或多项异 常所致的一组疾病。 2 正常止凝血机制 血管因素: ① 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小板黏附 ②释放组织因子( TF ),启动外源性凝血 ③基底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 ④释放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启动蛋白 C ( PC ) 系统 ⑤释放内皮素( ET )等增强血管收缩 3 血小板因素: ①血小板膜蛋白Ⅰb(GPⅠb)作为受体,通过 vWF 使血小板 黏附 受损内皮下胶原纤维 ② GP Ⅱ b 、 GPⅢa,通过纤维蛋白原连接致血小 板 聚集 ③ 聚集后的血小板 分泌或释放 活性物质,如血栓 烷 A2 ( TXA2 )、血小板第 3 因子( PF3) 等 ④ 促凝 、 血块收缩 、 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 4 凝血因素: ① 14 个凝血因子(经典凝血因子 12 个和激肽系统 2 个),除Ⅳ因子是 Ca2+ 外,其它均为蛋白质, 除组织因子(Ⅲ)外,其余均在血浆中,Ⅵ因子 为Ⅴ的活化形式,已被废除。 ② 凝血过程 : ⑴凝血活酶生成,分为内源性凝血 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⑵凝血酶的生成⑶纤维蛋 白的生成 5 凝血路径图 1 6 凝血路径图 2 7 抗凝机制 ①抗凝血酶Ⅲ( AT- Ⅲ)系统,主要灭活 F Ⅹ a 及凝血酶 ②蛋白 C 系统,包括 TM 、 PC 、 PS 等,通过 灭活 F Ⅴ、 F Ⅷ 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通过抗 F Ⅹ a 、 TF/F Ⅶ a 复合物 ④肝素,与 AT- Ⅲ结合发挥作用 8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① 组成:纤溶酶原( PLG )、纤溶酶( PL )、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尿激酶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 u-PA )、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 PAI 、 a2-PI 、 a2-AP 等) ②纤溶系统的激活:⑴内源性途径激活,FⅫa使 激肽释放酶原( PK )活化为激肽释放酶,后者 使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是 继发性纤溶

文档评论(0)

sandaj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