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史学毕业论文
目录
一、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党以及具有抗日性质的各种群众文化组织进行抗日文化宣传
2. 各根据地的农村为捍卫来之不易的抗战成果
3.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农村发扬科学的精神和生活方式
4.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中愚昧、落后、倒退的部分积极进行清除
二、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
1. 社会教育形式
2. 戏曲形式
3. 歌曲形式
4. 书画形式
6. 报刊形式
7. 展览形式
8. 电影形式
9. 其他形式
正文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地位逐渐凸显,内容上中共围绕着抗日、民主、科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形式上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关键字:抗战时期;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民主;科学;中国共产党;农民;抗战思想
中图分类号:K265;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3-0009-04
为了早日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求得中华民族的解放,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在内容上须与全国抗战文化保持一致,适应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的政治主题,内容主要围绕抗日和民主两个主题,内容随着敌伪顽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形式上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拘泥于中外文化宣传形式的偏见,宣传抗战文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保证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抗日战争。按照自己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与国民党统治下不一样的文化上充满活力的新世界。
一、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围绕抗日、民主和科学等进行农村文化建设。
1. 党以及具有抗日性质的各种群众文化组织进行抗日文化宣传,在农民群众中培养抗日意识和爱国意识。日本占领广大中国的领土以后,对根据地的农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建立伪政权,奴化农民,企图用教育奴役农民。这些使深受奴役的农民对抗战抱有消极悲观的情绪,看不到抗战胜利的前途。同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农村地区,农村文化教育相对匮乏,用地主阶级的思想奴役农民,推行悲观消极的抗战文化。为推动抗战,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向广大农民宣传抗战文化,向老百姓宣传抗日保家卫国的思想,反对投降倒退妥协的落后文化,意在启蒙农民树立抗日意识,摆脱落后、愚昧的思想,最终目的是使农民看清楚当时抗战的局势,正确地认识抗日战争的局部失败,对抗战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
2. 各根据地的农村为捍卫来之不易的抗战成果,必须要宣传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思想,建立各种民主制度,反对落后、愚昧的封建等级思想与封建等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抗日活动的开展。中共意识到要想团结广大农民抗日,就必须建设农村的民主制度,使农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各根据地明确制定文件,规定农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法律上规定农民拥有各种民主权利。同时,各根据地的农村对传统的乡村政权进行改造,使农村的机构具有抗日和民主的性质,为调动农民的政治参与赋予农民选举权,自己选举村政权的干部;为保证选举的干部办实事,候选人一般都会向广大村民做竞职演说,演说内容包括农民普遍关注、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救济春荒、生产建设、灭蝗、减租等[1];根据农民文化比较低,各村采取简单可行的选举方式,如著名的投黄豆[2]的选举方式。据资料统计,在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普选中,有7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在1941年2月的选举中,参选率则增到80%。[3]晋察冀边区1940年大选时,参选的乡民比例在70%以上,中心地区的平山、灵寿等县达90%以上。[4]各村政权完成以后,党领导建立各项民主会议制度,组织农民进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民主思想,破除封建等级观念,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反对男尊女卑等封建旧礼教,废除跪拜等陈规陋俗,传播民主的礼仪方式。通过一系列举措,农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农村移风易俗并开始走向近代文明的道路。
3.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农村发扬科学的精神和生活方式。根据地的大多数农民存在着落后的卫生观念,封建迷信代医观念严重,农民缺乏基本的身体健康卫生常识,农村的卫生条件脏乱差,缺医少药,传染病盛行,导致人口死亡率极高。据延安边区政府秘书长李维汉回忆,当时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婴儿的死亡率达60%;全区巫神多达2 000余人,招摇撞骗,为害甚烈。[5]其中,陕甘宁的平阳沟村在一次的肺鼠疫传播中死亡300余人,只有2名幼童幸免。[6]由此可见,提高农村的卫生水平迫在眉睫。山东、陕甘宁、苏中等各根据地结合农村的现实卫生条件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保留优秀的传统中医,破除落后的封建迷信代医陋习,引进西方文明的卫生技术。如浙东根据地在施政纲领中明确指出,推行卫生行政,建立医疗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到减轻人民疾病痛苦之目的[7]。陕甘宁根据地在1939年11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