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身俱樂部會員的健身活動行為之研究 以計畫行為理論例 文獻回顧第一節 健身俱樂部 起源:要論及健身俱樂部的起源,事實上早在羅馬時代,豪華的公共澡堂就已經有著類似於今日健身俱樂部的功能。當時的Tragan 澡堂並非只是單純結構簡單的浴池,僅僅提供冷、熱水浴;它們不但動輒佔地數十英畝,還有著鍛鍊身體的各種設備:游泳池、跑道、體育館、運動區、球類運動場地以及活力再生房。澡堂的產生起初是由於在土地上勞動耕作的農民潔身的需要,而後卻因城市文化的進展演變成有閒階級填充整日空虛的一種儀式性的習慣,因此,在Mumford 的研究中甚至認為,羅馬浴池以其巨大的規模與各種設施的結合,可以說是城市休閒空間的典型代表,在浴池的活動已經不只是為了衛生需求而淨身,更具有休閒、社交的功能。以健身為主的場所最初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的年會(YMCA)。這裡提供了各項運動設備和活動,是最早有籃球、游泳、重量訓練活動的先驅,可以說已經為現今健身俱樂部的基礎(引自陳其華,2004)。 演變至今,目前美國13300 個經營的正規健身俱樂部裡,其中70﹪便屬於純體能鍛鍊的健身俱樂部,向消費者提供有氧及重量訓練的服務(李誠志,2001)。 ? 而進入了民國九十年代,一場「土」、「洋」大戰正熱烈開打。從90年3月,全球擁店430 家的美系「加州」健身中心挾著超大面積(佔地1300坪)而來,5月底,全球最大、分店高達550 家的美系「金牌」健身俱樂部緊接著在台灣設立第一家分店,到9月日系連鎖「東京」健身俱樂部的在台登陸,都一再引起側目 並刮起風暴。而在外資產業大舉侵入之際,國內老字號的「中興」、「亞力山大」 或擴大經營、或加速分店設立腳步,全面迎戰勁敵。自1980年從國外引進的健身俱樂部,自此蔚為風潮蓬勃發展,開始進入沸沸揚揚的戰國時代。(陳其華,2004)。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 理論介紹:最早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jzen, 1985, 1987) 是用來預測休閒意圖和行為。而計畫行為理論又是從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Fishbein Ajzen, 1975)所衍生出來。 兩者之不同處在於計畫行為理論多了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因為當人們的行為無法用理性去解釋時,PBC可以顯著地預測意圖及行為 (Ajzen Driver, 1992). 計畫行為理論中提到三個獨立的因素分別為: 1.??態度:個人對該行為喜歡或不喜歡的評價的程度。 2.??主觀規範:個人從事該行為所面臨的社會壓力。 3.??知覺行為控制:個人覺得從事該行為的難易程度,這反映了個人過去的經驗與預期從事該行為所會遇到的障礙。人對從事該行為的信心、從事行為的困難度、從事的可能性、自我效率的感覺。 最少有兩個因素可以說明知覺行為控制會直接影響最終行為的預測,首先,持續抱持著一個意圖從事一個行為如果結果是正向、成功的,則他很可能會增強知覺行為控制。例如,假如一群人他們擁有相同的圖去學習溜冰,並且試著去溜,那麼那些有自信的人可以學會溜冰的人會比懷疑自己是否能學會的人更能堅持學習溜冰這個行為。 知覺行為控制可能會直接影響行為的第二個理由是知覺行為控制常被用來當作預測行為的替代。例如,當人們對於該行為只有一些相關資訊時、當需求或可獲得資源已經改變時、當其他因素介入到某個狀況中,知覺行為控制並不會顯得特別真實,在這種情況下,測量知覺行為控制也許可以增加一些準確度,因為測量受訪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該行為很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意圖常被看做是真實行為的前身。換句話說,個人從事某個行為或達成某個行為目的的意圖越強,那麼意圖越可以成功預測他們的行為。然而,預測的程度不止根據個人的渴望與意圖,也需要依據部分與動機無關的資源(例如:金錢、時間、技巧能力、與其他人事物的合作等)( Ajzen Driver, 1992). 相關實證研究模型修正:解構Decomposition Shirley Taylor Peter Todd(1995) 指出我們應該要考慮到產品的相關優點(經濟利益、印象增強、方便性、滿意度)、複雜性(消費者在產品的認知上為容易或困難使用、學習或操作的程度)和相容性(產品符合消費者現存的價值觀、先前的使用經驗和現在的需求的程度)。所以尤婷靜在2003年對於網路報稅的研究中提出了修正後的模型(見圖五),該模型是結合了TAM及解構計畫行為理論(見圖六)(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ecomposed TPB)。在態度方面作者加入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