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情绪管理)一个普遍现象对干部造成的压力与危害.pdfVIP

(情绪管理)一个普遍现象对干部造成的压力与危害.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绪管理)一个普遍现象 对干部造成的压力与危害 壹个普遍现象对干部造成的压力和危害 贾立政 2011 年 11 月 29 日15:07 来源:人民网- 《人民论坛》 壹个现象的揭示 近期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深入基层实 地采访调研过程中,经常听到壹些干部讲,目前官场存在壹 种 “低调”之风,突出表现是很多干部信奉中庸之道 “和稀 泥”,不左不右随大流,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 在目前的换届期间表现更甚,认为多壹事不如少壹事,担当 越多,责任越重,压力越大,风险越大,弄不好出力不讨好; 认为事业心越强越容易被打压,越难被重用提拔;认为扎扎实 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不如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地和领导和同 事搞好关系。这种 “低调”现象早已有之,只是近来更重, 成了壹种风气、壹种现象,成了某些干部成熟的象征、老道 的表现、有背景有实力有底气的“晴雨表”。在此氛围中,很 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的干部,尤 其是不愿世俗油滑的年轻干部备感压抑和排斥。 官场中存在的 “低调”之风缘何而来,是否像所反映的那样 是壹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的危害在哪里?为进壹步搞清楚这 个问题,应基层干部的要求,我们设计问卷,对此现象进行 了调查。 “低调”现象很受关注 这壹现象受关注程度很高,表当下三个方面。 壹是网络调查反响强烈。“中国官员为何爱低调”网络问卷于 11 月 7 日至9 日在人民网、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推出后, 短短俩三天时间参和调查的人数多达 22800 余人,跟帖达数 百条,调查问卷被不少网友自发在微博及论坛中转载,有网 络论坛仍围绕此话题开辟了讨论专区。在网络媒体日益成为 主流媒体、公众更愿意互动参和的今天,众多网友参和调查, 体现了社会公众对这壹问题的关心、关注。 二是党政干部调查引起强烈共鸣。除网络调查外,我们对党 政干部这壹主体进行了书面问卷和电话调查。不少党政干部 填写完书面问卷后,意犹未尽,来函来稿来电发表见法;在电 话采访中,有些官员大倒苦水,有些官员畅谈感受,有些官 员建言献策,引发共鸣。短短几天内,人民论坛编辑部收到 各类官员稿件、电话 130 余篇、次。这壹现象的主角是干部, 他们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说明问题。 三是专家学者讨论热烈。在调查、约稿采访过程中,大部分 专家学者对这壹话题表现出浓厚兴趣,许多专家主动阐发见 解。有专家指出,官员 “低调”这壹问题的提出,切中了人 们对当前官场中已经漠视的不良症状;有专家强调,对这壹问 题的深入探讨,是对当前官场部分人只求升官、不愿干事现 象的揭示和批判,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低调”问题很普遍 在对 “总体而言,您认为中国低调官员占有多大比例”的回 答中,高达 71.23%的受调查者选择占 “绝大多数”,20.66% 的受调查者选择“大多数”,俩项合计高达91.89%;认为低调 官员占“壹半”和“整体表现不低调”的受调查者分别只有 4.34%和 3.02%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受是真切的。从调查结果来 见,官场上这种 “低调”之风较为普遍。虽然网络上时有牛 人牛事、雷人雷语出现,但相比之下,官场政治生态中的“低 调”之风更成气候。 在公众眼中,什么样的官员才算“低调”呢?在所列中国官员 “低调”的表现中,排位依次为: 1.不敢讲真话,怕壹不小心得罪人,占 52.57%; 2.随大流,不做标新立异的事情,不软不硬,不左不右,喜 欢“和稀泥”,当好好先生,占47.37%; 3.左顾右盼,遇到问题就当缩头乌龟,占 35.74%; 4.不善于动脑筋,习惯于惯性思维,占 20.12%; 5.其他,占 3.2% 。 上述前 4 项是对 “低调”官员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描述,加以 综合即能够为其来个画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圆通 事故,左右逢源,喜欢“和稀泥”;得过且过,胆小怕事,唯 唯诺诺,随大流;慵懒散漫,酒肉穿肠过,萎靡不振,遇到问 题绕着走,睁壹只眼闭壹只眼…… 如此“低调”危害很大 在问及官员“低调”的危害时,调查结果显示,“该办的事不 能办,该说的话不敢说,影响改革创新发展整体推进”(66.07%) 、 “真正敢于担当的干部反而成为另类受到打击”(58.03%) 、 “党员干部缺乏干劲、闯劲,做事畏首畏尾,易退化变质” (47.35%) 、“党的威信和战斗力被削弱”(36.91%) 、其他 (6.64%) 。 壹个干部 “低调”些没关系,可怕是形成了壹种官场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