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课程负责人:徐兆寿
主讲人:魏梓秋、王三北、欧阳正宇
第一章 绪论(10 学时)
第一节 文化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了解
中国文化的涵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位。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的说法,明确“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
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2 、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3 、明确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传统文化的主要对象。
三、教学效果
1 、对“文”、“化”字义的解释要从简。
2 、可设计些适合课堂上问答的问题,如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等,以测试学生
对有关文化问题的了解程度。
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的个性、
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崇高与渺小,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
价值观,靠文化确立。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当今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经有260 多种。迄今为止,“文化”仍是学术
界众说纷纭的问题。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作为人
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自身同样长久的历史,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的文化史,人
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民族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
酒文化、陶瓷文化、服饰文化等等,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的。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
有这样一段话: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中“观鸟兽之文”,就是指观察鸟兽身上的各色交错的纹理。
这段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包牺氏重视观察自然与人类自身,从自然界与人类自身领悟
道理,概括为“八卦”来通天地万物之神妙,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情状。现代科学研
究,中国的“八卦”应该看作是逻辑数理的祖先,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计算方法就是借
鉴了“八卦”的进位方法。这里主要是用“文”来表示动物身上的纹理。后来,在此基
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申意义。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
②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③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④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如成语“文质彬
彬”(《论语·雍也》)中的“文”即指文采和修养德行。
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中,
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
的过程。《庄子·逍遥游》中的“化而为鸟,其名曰鹏”,中的“化”即指变化。《易·系
辞下》中“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中的“化”即生成,化生也是生成。雌雄构精,于是
生成各种动物及某些植物。以上三个本义,最基本的是指改变、变化。即事物形态或性
质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
人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也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但不是一个整词)最早见于《易·贲卦·象传》: “(刚
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
材第 2 页),其中“刚柔交错”四个字加括号,是今人高 补的,原文空缺。这段文字
是任何研究中国文化的人不能忽略的。这段文字说,日月往来,阴阳并陈,刚柔交错成
文,这就叫作“天文”。文化教育旨在使人行当所行,止当所止,这就叫做“人文”。
治国者观察天文,用以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观察人文,用以教化,造就天下的人。
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天文” ,既指“自然变化规律” ,也指“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认
识”。这里所说的“人文”,既指社会变化规律,也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CAD:CAM(UG)教案新模板(课次4)2-3 压板的草图绘制.doc VIP
- 富士XA5说明书.pdf VIP
- 针灸学习题集全.pdf VIP
- 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ppt VIP
- 肇兴侗寨旅游地用地格局演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硼-10酸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GB_T13077—2024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df VIP
- 贝克休斯钻井堵漏材料及工艺.pdf VIP
- 红树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技术指南.docx
- (高清版)DB1310∕T 286-2022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评价验收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