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文言文虚词和句式复习 课件 共27张.ppt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文言文虚词和句式复习 课件 共2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 语文 一年级 文言文知识梳理之 文言虚词和文言句 式 1. 掌握重点文言虚词探究文言虚词的 推断方法 学 习 目 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掌握重点文言句式 在了解句式用法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 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的 18 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为 吾见其难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客何为者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 wé i ,其余读 wè i (做,这里为“下刀”,动词) (做,动词) (给予,动词) (做、担任,动词) (治理,动词) (做、干,动词) (是,动词) (认为,动词) (“被” 介词)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击破沛公军 君为我呼入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视为止,行为迟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 wé i ,其余读 wè i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给,介词;做、谋划,动词) (是,动词)(句末语气助词,“呢”) (两个为同义,因为,介词) 而 夜缒而出 提刀而立 今急而求子 善刀而藏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若无罪而就死地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表修饰,连词) (表修饰) (表转折) (却,转折) (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 (表顺承) (表顺承) 顺承和修饰 顺承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顺次发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从逻 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有时译作 “ 就 ”“ 才 ”“ 接着 ” 。 修饰关系简单说就是“状中”关系,前后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别,前面 的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如:咏而归 以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加之以师旅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具告以事 (用,介词) (用,介词) (用,介词) (把,介词 ) ( 拿、用,介词) (把,介词)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其无礼于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因为 ) (来,也可不译) (在) (来) (因此) (因为 ) 之 一 、用作代词 1 、可以代人、物、事。 2 、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 这 ,这些。 二、用作助词 1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 “ 是寡人之过也 ” 。 2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 行李之 往来 ” 。 3 、宾语前置的标志。 “ 句读之不知 ” 4 、定语后置的标志。 “ 蚓无爪牙之利 ” 5 、音节助词。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如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之 吾得兄事之 唯君图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为之奈何 鸡、豚、狗、彘之畜 (代词 ,他) (代词,指 “ 阙秦以利晋 ” 这件事) (代词,此,解牛这件事) (代词,指这件事。) (指示代词 ,这、这些) (代词 ,千乘之国) 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 故民之从之也轻 夫晋,何厌之有 牛何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助词, 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 往、到) (主谓之间)(代词, 国君)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动词 , 往、到) (助词 ,的) 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 技法攻略 1 、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 用文意解题。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 蒲松龄《促织》 )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 ( 蟋蟀 ) 藏匿 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 即“伏在那里”。 ②圣心备焉《劝学》“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2 、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 ,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 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也难矣”。再如“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 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失其所与,不知”;在名 ( 代 )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 “吾其还也”。 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 3. 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 , 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 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以 和“而”处于对应位置, “而 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 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4 、代入检验法 将判断出来的意思代入句中,若结合上下文 ,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