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 课件 通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五章 一、教学要求 ?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 ?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 老子 : ( 约公元前 600 — 公元前 500), 春秋时思想家 , 道家创始人。一说 即老聃 , 姓李名耳,字伯阳 , 楚国 苦县 ( 今河南鹿邑东 ) 厉乡曲仁里 人 ,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 管 理藏书的史官 ) , 孔子曾向他问礼 , 后退隐 , 著《老子》。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 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 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 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 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六、课文讲解 1. 课文分析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 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jia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 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 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 《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 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有无互为生灭 ? 《红楼梦》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 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 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 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 乎俯拾皆是。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 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 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 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 上善若水” —— 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 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 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到江送客棹,出 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人往高处 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 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