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 学习目标 ] 1.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 重点: 掌握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 监 察和谏议制的演变历程。 2. 难点: 评价科举制, 归纳从汉到元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 . 确立: (1) 时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于 隋唐 时期。 (2) 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 (3) 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 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 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4) 作用: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 相权 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尚书省 门下省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2 . 演变 (1) 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政,另设“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军政归 枢密院 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其长官三司使又称为“ 计相 ”。 (2) 元代:废除三省,只设 中书省 ,六部归入中书省。 3 . 评价: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决策 、审议、执行权力的分 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枢密院 中书省 决策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 误区警示 ] 唐、元朝中书省的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 构,与唐朝尚书省职能类似。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二、选官制度 1 . 秦汉时期 (1) 秦和汉初:基本沿袭战国时期确立的军功爵制度。 (2)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①含义: 察举制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 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 社会征聘人才。 ②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 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2 . 隋唐至明清: 实行科举制。 (1) 背景: 隋朝统一后, 士族没落, 依据 门第 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 社会需要。 (2) 过程 ① 隋文帝 时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 进士科 ,以试策取士,科举制正 式形成。 ②唐代不断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隋文帝 进士科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返 首 页 (3) 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 。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 高素质人才 ,成为中华 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③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社会基础 高素质人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