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docx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2015年 11月 6日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 作者:曹璐 摘要 1 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大量外来文化涌 入开放后的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年 人,尤其是 90 后大学生中出现了文化失衡的现象。此次调查正是针对 90 后大学 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思想形态特点,进而改革教学方 法,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 传统文化、缺失、教育、弘扬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 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张海鹏、臧宏在《中国文化论纲》中指出,“文化”最宽泛的概念理解,指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 和社会的能力及由此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 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从历史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造成了一次致命的冲击;毛泽东虽然曾经指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并强调“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由他所倡导和发动的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又给儒家造成了一次致命伤。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大学生热捧的节日;星巴克、西餐 厅成了大学生聚集地;钢琴、小提琴是大学生更加喜欢的西洋乐器 ,, 与之相对 2 的是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青年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 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髓。 此次调查问卷, 旨在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以便更清晰地认识青年的思想状态,为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文化提供数据 参考和规划。此次调查是由我和同区队同学李晓毅一起调查制作完成,他负责收 集数据,我负责整理。我们一共收集了 69 名同学的意见,其中包括海外留学生和 不同性质的大学和专业的学生。 一.此次调查的数据: 你的性别? 2.你所在的年级? 3 3.你觉得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和意义吗? 由此可见,很了解的人数占到 14.49%,一般了解占到 78.26%,大多数青年不 敢说非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但是不了解的占 7.25%,也是个不小的百分 比,状况令人担忧。 4.你觉得加入中国元素的音乐和艺术品怎么样? 加入中国元素的音乐和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比如 当下青年所熟知的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也很受大家欢迎,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没 有人认为加入中国元素的音乐和艺术品是不好的。 5.对于忠孝仁义的传统道德你从小受过的教育? 4 从幼儿园开始,甚至从胎教开始,我们就已经接受了中国传统忠孝仁义的熏陶, 学校也要求我们会背《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教育读本,可是仍然有 2.90% 的人觉得难以判断,这也让人担忧。秦永洲所著的《中国社会风俗史》一书中写 到“现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所谓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也就是传统道德沦丧和社会文化心理失衡,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尚未树立的“青黄不接”的时期。比方说儒家的孝道,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膝下尽孝、生子继宗、送终祭祀、子为父隐、避父祖名讳、立身扬名、不毁伤发肤等一系列繁琐的伦理道德规范。我们说这一套是封建的孝道,可又拿不出一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孝”理论。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空洞说教,是有相当丰富而具体的内容的。文化转型要立足原型,价值观念的重构不能凭空建构。社会风俗从风尚、礼仪、习俗等层面透视出不同时期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优化选择的,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忠孝仁义的理解也不同。 6.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 5 78.26%的青年还是有兼容并包的态度, 认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