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王昌龄教程文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言绝句 题材:闺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不知愁:又作‘不曾愁’ 3.凝妆:盛妆。 4.翠楼:即青色的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 5.陌头:意谓大路上。 6.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闺中少妇不知愁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 妆饰,登上自家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 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悔教夫婿觅封侯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 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不知愁 不曾愁 ?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1)生活: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 (2)前途:根本原因还在于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春日凝妆上翠楼 盛妆 青色的楼 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青春年少、天真和娇憨之气的上流贵妇形象 题眼: 忽见陌头杨柳色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 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 “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 “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 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 “杨柳色” 1.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 2.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 登高后所见的“陌头杨柳色”使少妇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 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 的作用。 一句反起,二句紧承,三句陡转,四句妙合,构成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 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 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 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少妇赏春的心理变化: 不曾愁 悔、怨 自娱、欢乐 凝妆上翠楼 忽见杨柳色

文档评论(0)

139****0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