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园建筑设计讲课提纲
1. 概述
(一) 幼儿园建筑设计的特点:
1.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开始阶段上最重要的社会服务性设施,对儿童心理、智力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2.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一旦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能得到正常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A.Gesell)对三类曾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的典型人物的智力发展进行了研究,表明由于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环境初始的年龄、持续的时间及隔离的程度不同,其心理发展所受到的阻碍也有所不同;
狼孩卡玛拉,
阿威龙野生儿,
卡斯巴·豪瑟,
3.幼儿园设计涉及儿童心理、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对儿童心理的了解、研究和运用是幼儿园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而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关系则是在对儿童心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的建筑设计方法论(设计过程和手段)而逐步得到的。
(二) 设计难点:
1.功能组合简单,对心理基本理论的了解也比较简单,但怎样通过建筑手段(空间的、视觉造型的、室内外环境的)来适应和强化儿童心理的发展,则较难。
2.幼儿园不同的设计方式实际上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目标。
①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园设计是以便于管理为前提的,而不是以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为目标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引导,从儿童歌曲到儿童活动的设计都缺乏系统性的建构;
例如:西方的混合分班模式——国内按年龄段分段
西方以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国内以单独班级活动空间为主。
②我国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儿童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集体意识。
2.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 发展概况:
1.发展情况:
实验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年),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om James ,1842-1910年
杜威(Joho Dewey,1859-1952年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o.Broadus.Watson,1878-1958年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库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年)
精神分析学: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年
皮亚杰学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年)
2.儿童心理学早期发展情况: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发表《儿童心理》;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把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并率先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作了广泛的、系统的研究,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其后;
由于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必然涉及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的全过程,人的心理积淀许多是来自于幼儿时期,因此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的行为心理学、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的研究都涉及儿童心理问题,尽管这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成熟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范茨(R. L. Fantz)、吉布森(E. J. Gibson)。
3.最重要的学者及理论:
瑞士心理字家皮亚杰(J. Piaget)
主要著作:《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1920年代,到19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世界,成为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基本观点。
其中心思想:环境对儿童心理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并研究环境对儿童心理成长过程的影响机制。
其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现象学、社会学、城市学的影响巨大。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对建筑现象学(Phenomenotlgy of Architecture)领域的影响:
场所理论:(挪威)诺伯格一舒尔兹(C. Norbeng-Schulz)《建筑中的意义》、《存在、建筑、空间》、《居住的概念》、《意义和场所》
认知图式理论: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建筑现象理论: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
建筑实践:(美)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二) 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原理:
1.有关幼儿心理有关的主要理论:
⑴“图式”的概念:皮亚杰把人类认知的作为看作是对觉察到的环境的组织与适应,同时他认为人的认知或心理完全象身体那样,必须具有结构,这种结构即是图式。
⑵“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人们把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物整合到原有的图式或行为模式中去的认知过程。
例:儿童认知过程:狗---牛(特征)
顺应:新的刺激不能同化到原有的图式中去时,人们有两种认知方式:一是创造一个能容纳这一刺激物的新图式;一是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