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仁者爱人复习 优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 仁者爱人 一、本课 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 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 厚仁慈。 “仁”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 轻人得到关爱。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二、本课的 具体内容 1· 6 ,仁的根本。 4· 15 ,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 12 ,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 30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 26 ,仁的理想。 10.17 、 7.9 、 15.42 、 9.10 、 7.27 ,仁的实践(具体表 现)。 14.17 ,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的标准。 三、章节梳理 1· 6 子曰:“弟子,入则 孝 ,出则 弟 , 谨 而 信 ,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 学 文 。”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 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 道德教育 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 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 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 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4· 15 子曰:“参乎,吾 道 一以 贯 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 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评析】 忠恕 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 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 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 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 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提问 : 孔子提的“忠恕”是什么意思? 成语 : 一以贯之: 用一个原则将整个学说或主张贯穿起来。 5· 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 诸 我也,吾亦欲无加 诸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 及 也。”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 提问 : 对于“仁”,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 答案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 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 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 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 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 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 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 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6· 30 子贡曰:“如有 博 施于民而能 济 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病 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 人,己欲达而 达 人。能 近 取 譬 ,可谓 仁之 方 也已。” 本章内容是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评析】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 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 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 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 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提问 :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分别是什么? 成语: 博施济众 :广泛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