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疲劳与断裂.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疲劳与断裂.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疲疲劳劳与与断断裂裂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疲劳与断裂”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疲疲劳劳与与断断裂裂 疲劳是交变载荷作用下构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工程构件断裂事故的大部分属于疲劳断裂。 它涉及力学、材料科学、测试技术 工程设计等多种 学科 多项现代技术领域。 探索疲劳断裂的机理、研究提高疲劳寿命的途径、发 展合理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一直是工程界,特别是航 空航天、船舶、车辆、动力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 械、桥梁等工程界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 疲劳问题的提出 初步探索,始于19世纪40年代钢铁 材料大量生产 应用的时期。 1839年,J .V .Poncelet首先使用“疲劳”这个词描写交 变载荷下金属构件的破坏。 1850年前后,A .Wōhler率先进行了系统的疲劳试验, 得到炭钢的S(应力幅) -N(寿命) 曲线,并提出疲劳极限 的概念。 1884年,J .Ba schinger在炭钢光滑试样的疲劳试验中 发现循环软化现象,后来将超屈服后反向加载中屈服 点下降的现象称之为“Ba schinger效应” 。 1874年W .Gerber提出疲劳极限图,1930年J . Goodman提出简化的疲劳设计曲线,这种在平均应力 -应力幅平面上表示设计安全区的方法,一直沿用到 现在。 1924年,由H .J .Go gh撰写的有关疲劳的第1部专着 在伦敦出版。 通常把寿命不大于105次的疲劳问题称为低周疲劳。 低周疲劳问题中,应力水平较高,必须取应变为控制 变量 设计参数。 70年代,S.S.Manson L .F.Coffin用电液伺服试 验机,对20余种钢进行了系统的控制应变疲劳试验, 得到应变幅(S)一寿命(N) 的曲线。 他们独立地得到具有极大工程应用价值的近似公式, 即“Manson-Coffin公式” 。 同一时期的另一重大进展是由H .Ne ber提出的,R . M .Wetzel等发展 完善的局部应力应变法。 Manson-Coffin公式、局部应力应变法 通过先进试验 技术得到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结合,可以成功地解决 光滑构件在等幅交变载荷下的低周疲劳问题。 一般把随机载荷作用的疲劳称为随机疲劳,它有着与 幅值 均值不变的交变载荷疲劳问题不同的特有规 律。 首先,需要面临试验技术 数值分析两方面的问题。 70年代以来发展的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 以及有关随机振动分析的仪器 软件,推进了这两方 面的有效进展。 此外,在设计分析方面要处理疲劳统计 疲劳损伤累 积模型这两个环节。 1945年,M .A .Miner提出了疲劳损伤累积的线性理 论。 按这个理论,随机加载的疲劳损伤相当于相同幅均分 布的程序加载对应的损伤。 60年代,S.M .Marco、A .M .Fre denthal等发展了 非线性的损伤累积理论。 70年代M .Mats ish T .Endo提出了疲劳统计的雨流 法。 这种统计反映了疲劳损伤累积的次序,体现了疲劳破 坏的渐近过程。 疲劳寿命由两部分组成:形成宏观裂纹消耗的部分 宏观裂纹扩展到断裂消耗的部分。 后者往往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研究交变载荷下裂纹扩展直到断裂的规律,充分利用 破损构件的潜在能力是一个于国民经济全局有极大经 济利益的课题,这个课题又属断裂力学的范围。 1920年,A .A .Griffith提出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