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中医病理学.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中医病理学.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中中医医病病理理学学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 中医病理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中中医医病病理理学学 从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既有分化 意义又有综合意义的新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 它以中医理论为主,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 病因与条件、疾病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恢复健康、 产生并发症及死亡过程。 它赋有中医学的鲜明特色,上承生理学,下启药理学 与临床各科,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重要性将日益显着。 1949年以来,尤其是1959年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 究工作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医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其中相当一部分,如四诊、八纲的研究,虚证的 研究,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等等都可归属于中医病理学 研究的范畴,且已有专着问世。 本文仅就较少论及的一些重要课题的现状与进展作一 扼要评述。 中医病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在传统中医学中只有病因 与病机的提法,而无病理学这门分支学科,没有实验 研究,更无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对疾病的原因与机理的论述却很早、很多也很深 刻。 如 《内经》曾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关于病邪的 观点,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 所谓邪,即致病因素。 汉·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说:“千般灾难,不越三 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内所因也;二者,四 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 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 隋·巢元方着 《诸病源候论》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 就,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候学。 目前公认此书为现存的第一部中医病因病机学专着。 宋·陈无择提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分类法,当然 并不十分理想。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乃强调外感与内伤两类,多为 后代医家所称颂。 到明清时代,除吴又可在戾气致病问题上略有突破 外,此后数百年间,中医病因学研究甚少进展。 直到1979年匡调元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研 究,确切地指出中医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 条件的学说,并将其具体内容归纳为:六淫、时行疫 疠之气、金刃跌仆、水土不服、饮食不节、中毒、精 神因素、体质因素、胎传、房劳伤与误治等11类,并 分别进行了论述。 匡氏还指出中医学特有的多病因原理,即疾病的发生 是内因与外因同时起作用的,外因也往往与六淫诸气 杂合而至;作为内因的体质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可 变的。 之所以要强调多病因原理,其目的在于说明中医学的 综合性思路与西医学的分析性思路是不同的,因此, 当开展中医病因学的现代化实验研究时须有特殊的、 与此相应的设计。 关于病因学,匡氏认为它是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开 始产生疾病的机理 病证演变与转归方式的学说,其 基本规律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衡、新感与伏邪、 染易、传变与转归以及复发等。 关于病机学,匡氏认为这是探讨疾病发生、发展 结 局的基本规律的学说,它着重研究病后体内发生反应 的全过程及其规律。 它与发病学略有不同之处在于发病学仅研究病因与机 体开始作用时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病方式。 病机学总论包括:阴阳失调、邪正虚实、寒热进退、 表里出入及升降失常;各论则为各种病机学说,如脏 腑病机、经络病机、气血病机、六气病机、伤寒六经 病机、温病卫气营血病机、津液病机、痰饮病机、体 质病机及心神病机等。 对于病机学说,匡氏又指出中医学有多病机原理的特 点,即任何致病因素,不论外感或内伤,只要作用于 人,几乎能牵动上述各种病机,也就是说脏腑、气 血、经络、津液、心神等全部都可能产生反应,受到 干扰,只是轻重不等、主次不同而已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