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公路管理局发展概况续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州公路管理局发展概况 机构沿革及名称更替 宜州公路管理局位于宜州市庆远镇山谷路2号,前身为宜山养护工区。据公路通志史书记载,解放前宜州没有专业公路养护管理机构。1927年6月柳州至庆远公路建成通车到1928年7月庆远至金城江公路建成通车,始有横贯宜州东西第一条公路。公路建成后,当局没有设置专门的养护管理机构,只是成立临时的护路警察和养路工他,进行流动性地保养维修和管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交通部西南公路管理局柳州区办事处在庆远、怀远成立车站,负责宜山境内的公路养护和汽车营运。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交通部西南公路管理局柳段工程处负责管理养护南丹至柳州路段时,在怀远设分段和怀远渡口管理所,负责宜山境内路段维修养护工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5日,柳州区办事处在宜山成立柳寨国道工程处,柳寨国道工程处又在怀远成立工务段,负责宜山境内国道线路养护。解放后,1950年3月柳州军管会派司斌卿同志接管怀远工务段,并任该段军事联络员。至此,宜州有了早期专业公路管理机构。此后,随着形势发展,区域划分变动,机构改革,上级主管部门的变更,交通系统单位间的撤并合分,公路管理机构名称及内部管理形式也几经相应变更。1951年1月广西省公路管理局柳州工务总段下设怀远分段。1952年10月,怀远分段撤销,设痒痒宜州工区,归属金城江养护路领导。1956年,金城江、柳州养路段合并,在宜山成立公路管理段,并在澡池长老设立养路工区,负责天峨、南丹、环江、河池、罗城、宜州境内的公路养护工作。1958年9月,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机构进行调整合并,宜山工区与宜山县汽车站、县交通科也相应合并成立宜山县交通运输局,局内设养路股负责公路养护工作。1960年5月再次进行机构调整,宜山养护工区恢复原来建制。1962年1月随着各地区成立公路总段,宜山养护工区改为宜山公路段,隶属柳州地区公路总段管辖。1965年8月区域划分变动,成立河池地区行署。同年9月1日河池地区公路总段成立,宜山公路段被划归河池总段管辖。1981年底,上级对县段机关编制作了一些调整。段部机关设正副段长、正副指导员、政工干事、工会干事、保卫干事、助理工程师、技术员、会计、出纳、统计、材料、机械、仓管、采购、总务、勤杂等专业管理人员。段内还设有工具修理组、运输班等组织。全段下设25个道班,养路工195名,管养公路总里程245公里。另还设有两个渡口,其中拉浪渡口为机动渡,三岔渡口为人力渡,共有渡班工人21名。 1993年4月,河池地区编委会下发文件对河池公路总段及下属的各县(市)公路段更名,宜山公路段随之更名为宜山公路局,同年9月,宜山县撤县设市,宜山公路局随之改称宜州公路局。2006年8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下发《转发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桂林公路管理局等市级公路管理机构收归自治区交通厅直接管理的通知》(交办人教〔2006〕167号),明确河池市公路管理局等9个市公路管理局上收自治区交通厅直接管理,2009年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全区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有关问题的批复》(桂编〔2009〕4号),宜州公路局更名为宜州公路管理局,核定编制人数182人。2013年3月28日,河池公路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河池县级公路管理局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及机关人员控制数配备方案的通知》(河路人事发〔2013〕32号),根据管养里程及管养公路技术等级状况,核定宜州公路管理局领导职数6名,非生产人员50人(含领导职数),内设办公室、养护与工程管理科、政工科、财务科、安全与国有资产管理科五个职能科室,下设两个大养护站,分别为德胜养护站和石别养护站。至2015年1月,实有在职职工10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8人,技师2人,高级技工51人。 总体概况 宜州,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更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县、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全市总面积3896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人口63万,除壮族外,境内居住30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主要有瑶、苗、么佬族等。 宜州物产丰富,有蓄积量为194万立方米的林木和多种竹类及其产品,同时是中国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广西商品粮、蔗糖、沙田柚、桑蚕和鱼类生产基地。其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古龙梨、文昌碎咸菜等。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主要风景名胜有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白龙洞游览区等。十一五期间,宜州把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蔗糖、桑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市域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种桑养蚕是宜州市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

文档评论(0)

120537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