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贴敷
主讲人:李少彦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 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
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
1 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
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
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
疗机构的专用制 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 80~120 目
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
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 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 10 克:10 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
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
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 75% 乙醇或 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
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 可直
接或温化后将硬膏 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 者可将膜 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
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
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 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
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
疗(如果中伏为 20 天,间隔 10 天可加贴 1 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
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 7~10 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
床疗效。
4 、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 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 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
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
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5、疗程
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
巩固或提高疗效。
6、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
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
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三、施术后处理
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
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
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