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原文转自
/s/blog_67bbedd30100qaw1.html 竹韵竹雅伴竹
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摘 要 “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在唐诗宋
词中,“竹” 赋予了多重内涵。有出世精神的闲散清高和入世精神的
豪云壮志,结合身世抒发情感;有坚忍不拔和高洁谦虚等道德品质,这
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向往。同 ,竹的意象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它
与其它的意象组合在一起 ,往往又会演变成另外的象征符号。除此
之外,爱情、生机、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找到合适的归宿。通过举例
和对比更好地领会“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出世入世 品质 托物言志 意象组合
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
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随处可见竹的留痕。悠悠竹韵,千古情思,
几处幽雅,几许情思。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
客观实物,而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美意象。
一、出世入世,闲散壮志
竹林幽幽,清静高雅。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红尘的最佳屏障,其
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留连其中。
魏晋 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
林七贤”,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常在
风景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与裴迪等好友及一些僧道交往。其名作
《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清幽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
心境;琴啸和鸣,恰适淡然无物的情怀。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
知竹林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 626
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辛词中出现
竹意象的词作有 54 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1】可见其对“竹”的喜爱。在其《点绛唇》(身后功名)中写道:“竹外
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这首词集中体
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个性。与竹,与僧,僧之超然与竹之清幽,衬托
出自己超俗的品质。
竹林清幽,自当为出世之所。何以“竹”与入世又有关联呢?此便
与“孤竹待凤”有关。孤竹待凤的典故则出自《庄子·秋水》中凤“非练实
不食”。故此,诗人们也将自己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或希望自己得到朝
廷的赏识和重用的希冀, 寄情于竹。他们希望得到权贵的提携,渴望
自己像竹一样升入云端、夜拔千尺。
【2】王绩在其诗《古意六首》其二中就写有:“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
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从表面上看,诗人说的是翠竹因为有
用而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的小草,得以繁茂的生长,终保天年。诗人
借此抨击有用之才遭受摧残,庸碌之辈却飞黄腾达的腐败现实。再如
元稹的《种竹》“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诗人也只能像园中的孤竹一样,无奈而伤感地默默等待机会,希望有
一天统治者“凤”能够飞来自己的身边。那 ,诗人将不顾一切为朝廷
效力,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但“孤凤竟不至”,满腔抱负无从施展,
怎不叫人心伤之极。
二、秀美高洁,托物言志
竹子是唐宋诗人词人笔下的宠儿,在《全唐诗》中出现“竹”字 3510
次,在《全宋词》中出现“竹”字 1520 次。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主要是从
两个角度:一是从美感经验的角度来欣赏竹之秀美,充满情趣;一是从
托物言志的角度,由竹子的自然秉性引申出某种哲理,充满理趣。
【3】先从外形上看,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
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故有李建勋的《竹》:“琼
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高洁气象跃然纸上。成材之竹高长
笔直,故也有诗人借此来表现气冲云宵的志气,“贞姿曾冒雪,高节欲
凌云”,这是孙岘在《送钟元外赋竹》的句子。有凌云之志,其心之高远
溢于言表。同 竹为空心之物,故也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薛
涛在《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