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
医医林林琐琐语语--清清--陆陆懋懋修修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医林琐语-清-陆懋修》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医医林林琐琐语语--清清--陆陆懋懋修修
字数:5970
医林琐语
[清] 元和 陆懋修九芝 著
医之为道,莫过于不使病大,不使病大,莫过于有病即治,可以保
富贵,可以别贫贱。
小而至于以草取嚏,真不足道矣,而此法出于 《内经》。
《伤寒论》曰:服桂枝汤不解,先刺风池、风府。(风池二穴,在耳
后陷中,按之引入耳者是。风府在项上发际大筋宛宛中者是。)否则,以
三指密排,在脑后发际横擦之至两耳旁,令徉热,亦可去风。
喉闭不能进汤饮,以手横搦其颈皮,一手灌药。盖颈皮从横里紧,
喉皮即从竖里开。此法余有所受,曾一再试之果验。
中风牙关紧闭,无法下药,必先以水浸乌梅肉令软,将青布包箸头
蘸擦之,得涎流,牙便开。
上牙属胃,下牙属大肠,煎熬爆炙,蕴热于肠胃,牙必受病耳。时
以石膏五钱、元明粉三钱,胆矾钱半,共末,每晨盥漱后,用牙刷蘸
擦,可使齿力坚强。
老年人牙落,食物必吐其渣,可免停滞。
《内经》云:“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少壮时不信也,年老而后信
之。
东坡一生常食茯苓,在饮酒者尤宜效之。
楼英曰:“饮酒而头汗出者,血证也。头汗而额上偏多者,额属心
部,亦血证也。”此为的评。
眉棱骨痛,服白芷即解,是处即攒竹穴也。
张从正 《儒门事亲》云:养生之与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补剂疗
病,宜乎不效。
赵养葵 《医贯》云:食填太阴名曰食厥,下部有脉上部无脉,不吐
即死。如肠腹绞痛,手不可按,更不可下。凡下血积必用桃仁、红花。
下水积必用甘遂、牵牛。下水中之血积必用水蛭、虻虫。赵固以六味丸
统治百病者,尚有此说,益可见治之不独贵补矣。
张从正曰:郁之成也,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而去之,若强补而留
之,留即不去,遂成五积。
咳每由于风寒,必能尽力祛风,佐以消导,初起色白而薄,其味
咸。咳甚则腹皮引痛,非水泛为痰也。渐愈则痰渐厚,色渐转黄,其咳
虽至一两月,不可服滋腻药。
失血遗精,人皆谓是十成劳病矣,然必有所因,只从 《内经》“先
其所因,伏其所主”二语,无不愈者,一用补剂,病不去矣。
汗为人身之宝,夏日一闭汗即病,人每言寒则无汗,不知热甚亦无
汗,凡服石膏以取汗者,即为此也。
附子为北方玄武真神,坐镇水邪,力能行水,用附子者,非独用以
助阳,实用以破阴,故为水寒而外见热象者,先以一二剂试之,无热即
当改用附子,非忽以为热而用寒药,忽以为寒而用热药也。
凡身骨节酸楚,一用羌活、独活,当日而止,是极有验。
太阳病之脉,有阳浮而阴弱者,阳谓寸脉,阴谓尺脉也,言病在上
而不在下也,不可以阴弱为阴虚。
按摩一科,失传久矣,此法实不可少。
《难经》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名厥头痛,非厥阴头痛
之谓。
“真头痛,手足青至节,死不治。”古人青清通用,谓清冷也。真心
痛,手足青至节,亦不治,皆手足冷也。
三公坐而论道,圣君贤相之事也。姚际恒乃谓 《素问》言多穿凿,
且以黄帝与岐伯对问为荒诞。其隘甚矣。
姚又云:“ 《本草》汉志无之,汉平帝诏天下举通方术本草者,本
草之名始见于此。”平帝既诏举知本草者,则汉以前之早有 《本草》可
知矣。而又曰:“此必东汉人作也。”则平帝乃诏举后汉时能知本草者
耶?
《伤寒论》清谷之清,与清便之清,皆即圊字,圊即溷也。圊,
《唐韵》七情切; 《集韵》亲迎切,并音清。 《说文》厕:清也。大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