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溶解氧影响与控制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 DO )是指溶解于培养 液中的氧。 溶解氧浓度由 供氧 和 需氧 两方面所决定,供氧 (oxygen supply) 是指氧溶解于培养液的过程。菌体吸 收溶解氧的过程是耗氧(需氧)过程。不同菌种对溶解 氧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一个适宜的范围,必须通过试 验确定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并在发酵中维持最适 氧浓度。 临界氧浓度: 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溶解氧控制 直接提高溶解氧:增加氧传递推动力和通气速率等。 间接控制溶解氧:控制菌体浓度。 工艺控制方法:控制补料速度,调节温度(降低), 培养基(配方,液化,降低粘度),中间补水,添加 表面活性剂(消沫剂种类及数量次数时间)。 (五)、 CO 2 的影响及其控制 1 、 CO 2 对发酵的影响 CO 2 对微生物生长或发酵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 还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平衡。 CO 2 对细胞的影响机理: ① 直接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从而影响细胞的形 态和生理过程。 ② 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与生长必需的金 属离子形成碳酸盐沉淀,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发酵 产物的合成。 2 、 CO 2 浓度的控制 通气和搅拌是控制 CO 2 浓度的一种方法。 降低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增加 CO 2 在 发酵液中的浓度,反之,就会减小 CO 2 浓度。 另外, CO 2 的产生与补料工艺控制密切相关, 如:青霉素发酵时,补糖会增加排气中 CO 2 浓度和 降低培养液的 pH 。 (六)、 补料的作用和控制 1 、 补料和放料 补料( fill ): 间歇或连续的补加一种或多种成 分的新鲜培养基就是补料。 放料( wihtdraw ): 发酵到一定时间,产生了代 谢产物,放出一部分发酵液(进行提取),又称带放。 补料、放料的作用在于: 补充营养物质 ; 改善发酵液流 变学性质 ; 调控培养液的 pH ; 解除基质过浓的抑制、产物 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 ; 避免在分批发酵中 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而供氧 不足的状况。 2 、 补料控制系统 ( 1 )、反馈控制系统 由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组成。依据溶氧、 pH 、呼吸熵、排气中 CO 2 分压,代谢产物浓度等指标 直接控制。 ( 2 )、非反馈控制系统 非反馈控制流加系统是不通过固定的反馈控 制参数,而通过经验或数学最大优化模型法,得到 最优流加操作曲线,从而实现流加控制。 (六)、 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 1 .泡沫的影响 减少装料量 ; 造成大量逃液,增加污染的机率 ; 泡沫使菌体呼吸受阻,代谢异常或自溶。 2 .泡沫控制 ( 1 )培养基与工艺调整。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少加或 缓慢加易起泡的原材料;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 pH , 升高温度,减少通气和降低搅拌速率;改变发酵工艺, 如采用分次投料。 ( 2 )菌种选育。筛选出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 ( 3 )机械消沫( mechanical defoaming ) 。利用机 械强烈振动或压力变化而使泡沫破裂。 ( 4 )化学消沫。加入消沫剂 (defoaming agent) ,降 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使泡沫破裂。常用的消 沫剂有天然油脂类 (lipid) 、高碳醇脂肪酸 (high alcohol fatty acid) 和酯类 (ester) 、聚醚类 (polyether) 、硅酮类 (silicone) 。 (七)、发酵终点的判断 判断原则: 高产量、低成本。 以原料和发酵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为主的药品,主要在于提高 产率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kg/ (hm 3 ) )、 得率 (转化率,单位原料生产的产物量, kg 产物 /kg 原料)、 发酵系数 (单位发酵周期内的发酵体积生成的产物, kg 产物 /( 容积 m 3 周期 h) )。 影响发酵终点判断的因素: 1 .经济因素 发酵终点应是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2 .产品质量 3. 生物、物理、化学指标 主要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体形态、氨基氮、 pH 、 DO 、发酵液的外观和粘度等。 4 、特殊因素 如染菌、代谢异常等情况。 三、 灭菌操作技术 杂菌( contaminated microbe ): 对于发酵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化学储能站安全培训.pptx VIP
- 小学道德与法治_《学会识别广告》教学课件设计.ppt VIP
-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三菱海尔商用空调.ppt VIP
- 2024-2030年中国桑蚕养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 二元思辨:摆脱焦虑与焦虑是创造力的根基-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终极指导.pdf VIP
- 四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学会识别广告》教学设计.pdf VIP
- 2024融合大语言模型DeepSeek技术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监控系统项目完整技术标书.docx VIP
- 临床合理用药解读-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审核要点解读(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