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中医药小常识
中医药小常识
中医治病的特点
中医如何看病
中药的煎制方法
中成药
中药的服用方法
第二篇 中医药养生与保健
中医药与日常养生
冬病夏治
药膳养生
颈、腰部保健操
足部按摩
第三篇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拔火罐
刮痧
针灸疗法
第四篇 小儿推拿
第一篇 中医药小常识
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她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
容,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她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在内、外、妇、儿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治病的特点
中医治病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此,中医在治病时强调从人的整体出发,重视调整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是治未病,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
中医如何看病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疾病的相关资料,然后四诊合参,从而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
望诊,是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收集疾病资料。闻诊是通过听声音或嗅气味来诊察疾病。问诊是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切诊是中医最具传统特色,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诊断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如肌肤、手足、胸腹等)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诊察疾病。这些诊法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中药的煎制方法
正确的煎制方法对保证药效有重要影响。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最好,忌用铜、铁器皿;
煎药用水:一切洁净的水即可;
煎煮火候:一般补益之品宜小火慢煎,解表清热药需大火快煎;
煎煮方法:煎前需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一般煎煮2-3次。有些药物特殊,煎法特殊,如:1.先煎:介壳、矿石类如龟甲、石膏等应打碎先煎;2.后下:气味芳香等久煎有效成分易丢失,如薄荷、大黄等;3.包煎:黏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车前子、蒲黄等;4.人参等贵重药材需单独另煎;5.溶化:阿胶、蜂蜜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兑付,以避免粘锅浪费。
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
剂型多样: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熏剂及片剂、针剂、冲服剂、油剂、气雾剂、胶囊剂等。
中成药的特点:服用方便,易于携带以及剂型丰富,适合不同的给药方式。
中成药的贮藏:一般应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并做好防霉变、防虫、防鼠等工作。注意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渗漏、霉变等,同时口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贮藏。
要正确无误地选用中成药,必须了解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病症、使用注意事项,选用与病情相适合的中成药。否则不但无效,还可能有害。
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1.有无明确禁忌;2.副作用是否相似;3.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4.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5.如若必须同一途径用药,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
中药的服用方法
服药时间:病位在上(头、胸部)宜饭后服,病位在下(腹部以下)宜饭前服;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驱虫药及泻下药宜空腹服;宁神药宜睡前服。
服药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对于病情危重者可连续多次服药;对于体质虚弱者宜次数多量少服用,体质健壮者宜次数少量多服用。
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加姜汁等。
忌口: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第二篇 中医药养生与保健
中医药与日常养生
中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
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即少食、龟欲即心境淡泊、猴行即多运动。
4.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
5.常练吐纳法: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xi)、吹、嘻六个字音。
6.坚持勤动脑。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 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及针灸、刮痧、隔物灸等外治的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pptx VIP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docx VIP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习题答案.docx VIP
-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pptx VIP
- 测量系统分析MSA模板(GRR+线性+偏倚+稳定性+计数型)-全公式未加密.xlsx
- 检验科临检组管理程序性SOP文件.doc VIP
- T∕ZZB 1912-2020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电极镍粉.pdf VIP
- 预制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docx VIP
-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pdf VIP
- APQP4Wind Manual 1.3 APQP4手册1.3 最新标准分享.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