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位游客,你们好,‘重走长征路’活动由此开始。我和我的同伴很
荣幸地作为大家的 导游开始履行我们的职责,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征
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等情况。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四川、重庆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市
河流共 463 条,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
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遵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得天独
厚的“红色”长征文化。1935 年 1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
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也因此名扬中外。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 96 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
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 楼房,建
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
门,巍峨庄重。1935 年 1 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
令部驻地。1 月 15 日至 17 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会议室里长方形,面
积 27 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会址大门临街,
大门正中高悬巨匾,毛泽东 1964 年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 六个大字,
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
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问题,妥善地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
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越冰封
雪盖的夹金山,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
二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
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历尽千难万险,支撑红军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政
治、精神支柱不仅仅是遵义会议。下面就由本组同伴为大家做补充讲
解。(此时第一 组的另一名成员做补充介绍)
翻越夹金山
1935 年 6 月 11 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完成了夺
取沪定桥的任务后,来到四川边界宝兴县属的硗碛镇。这里是雪山地
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战士前进的道路。
举目望去,主峰海拔高度为四千五百多米的夹金山,白雪皑皑,雪
光耀眼。从山下望去,像是用银子砌起来的;山峰被云层笼罩着,看起
来真有点森严而又神秘。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除
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翻越雪山,红四团的指战员深入当地百姓家访问。年长的老
乡谆谆告诫他们 :早晨、晚上切匆过山,那时,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
人,山风四起、遮天蔽日。要通过,必须在上午 9 时以后,下午 3 时以
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气。还要准备一根木
棍,借力爬山。
时值盛夏,红军指战员身上只有一件单衣,当地居民既少又穷,烈
酒、辣椒无法买到,能找到的只有每人一根木棍。红军战士只能以内
心的革命火焰去战胜雪山的严寒了。
6 月 12 日上午 9 时许,红四团来到夹金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
路是冻得晶亮硬滑的冰雪,木棍着地发出“咯咯” 的响声。红军战士一
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环视,使人触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
右边是陡立险峻的雪壁,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先头班
用刺刀在雪地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同志就手拉着手,踏着他们走过
的脚印,谨慎地前进。部队在行进间不时响起惊喊声,喊声起处,就看
到有成群的红军战士停下来用木棍、绑腿抢救掉进雷岩的同志。
刚过正午,山上云雾弥漫,人行其中,犹如腾云驾雾。山风卷着雪
花,向红军战士袭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