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雄师范学院
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不同激素对龙竹组培苗的诱导
指导教师:李国树筛
姓名,桑明强
学号:20051050521
选题的动因与根据(说明选择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跽义;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见解)
1.龙竹简介
龙竹( 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又称苦
龙竹、大竹,为大型丛生竹,竿高约20~30m,径
粗20~30cm,节间长38~41cm,幼时覆有一层白色
蜡粉;每节多分枝,主枝常不发育,梢头下垂;秆
箨早落,或分枝以下迟落,长36~50cm,背面具暗
褐色贴生刺毛;箨耳不明显,与下延之箨片相连
箨片外翻;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部红河、西双
思茅、临沧、德宏、保山、文山等地州,是
省栽培面积最大,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龙竹竹秆壁厚、通直、强度大、耐久性好,是较好建筑
用竹之
泛用于竹产区建造房屋和简易桥梁。竹可
以做镶花地板,竹胶板,竹筋混凝土,竹家具和各种农
生活用具、捕鱼器具、工艺品等。
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螨、防臭和抗紫外线作用
适合生产牛皮纸、复印纸、制图纸、图表纸等,同时,龙
笋营养丰富,可供食用,也可以用作观赏和绿化荒山等。随
着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地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生
物资源,龙竹在其它方面的用途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拓展
从上可知,龙竹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竹类植物
开花间隔期长,且开花期无法预测,种子获取十分困难。因
此,竹子繁殖主要以埋鞭、埋秆、埋节等传统方法为主,这
具有消耗种竹多、种苗运输不便、劳动强度大、繁殖
等缺点。竹子组培养可以克服竹子移栽难、成活率低、
劳动童大等缺点[2
3.国内外研究进展
竹子组培研究起步始于1968年,到20世纪80年代N才
比较系统地开展竹子组培研究工作,把组培方法应用到类
繁殖,并认为是快速发展竹类的一条新途径。现在印度
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比利时、菲律
尼泊尔、苏格兰等国家或地区,先后对刚竹属(Phy/s
chys)、牡竹属( Dendroca如mus)、麻竹属( Surge
sinoca/amus)、箬竹属(5asa)、泰竹属( Thysos加a
chys)和竹属( Bambusa)等20余属70多个竹种开展了
组培研究。分别以种子的种子胚及胚状茎轴、嫩梢竹枝小段
侧嫩梢顶芽、茎节间组织切段、空心茎休眠芽、幼竹笋叶
基部小块、花药花序等为外植体,应用添加了各种不同浓度
激素的Ms或改良MS培养基、改良Whe[1]、BM[2]和
踪基,通过固体或液体悬浮培养或原生质体培养等
诱导出愈伤组织或丛芽,并在多个竹种上培养出小植
对某些种的试管开花进行了研究,并获得成功[3]。
1968年A| lexander?等报道成熟种胚离体培养并萌芽为株
4]:1990年, Nadgauda等获得了印度鮪竹、勃氏甜龙
牡竹3个竹种的幼苗胚芽鞘切段在组培条件下开花所结出的
子[5]:1992年,Wody等以 Otatea acuminata合子胚诱导
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6];1995年,张桂和等实现麻竹胚
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7冂]:1998年,谭宏超等采用不同培
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毛竹、麻竹种子进行
诱导进行组培技术研究,获得了无菌苗[8];2000年,谢庆
华等对毛竹的初步研究表明用不同方式对毛竹种子进行消毒
理差异显著,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种子的发芽、生根也有差异
9];2006年,耿树香等通过对巨龙竹种子和小穗两种外植体
愈伤镊织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
养基的最优组合,且在抗褐变方面有一定成效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