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负压吸痰操作.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垫江县中医院中心负压吸痰技术评价标准 日期 学校 姓名 成绩 主考人 评价内容 技术头施要点 扣分细则 备注 操作准备 (25 分) 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环境整洁、安静、安全。 一项不符合-1 用物准备:治疗车(备抹手液、污物桶) 、中心负压吸痰装置及连 接管1套、治疗盘1个、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块、无菌持物钳 1 把、治疗碗1个、消毒瓶1个、无菌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必要时备 开口器、压舌板、听诊器、电筒、口罩、剪刀、治疗单、笔。要求 摆放有序,便于操作。 少一件-1.物品乱 放-2 评估要点 (10 分) 1、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核对。 2、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 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 3、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 况。4、患者的畀腔粘膜是否止常。有尢义齿、有尢畀中隔偏曲。 5、 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无评估一项-4.评 估不到位-1无解 释-4.解释差-1 操作要点 (50 分) 备齐用物推至患者床旁,遵医嘱核对患者,解释、帮助患者取合适 体位。 将装有消毒液的玻璃瓶系于床栏上。 打开墙壁吸痰活塞,将负压装置连接好并接负压吸引口处。调节合 适的负压,并试吸是否通畅 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检查肺部痰鸣音。侧转患者的头部, 帮助昏迷患者张口。 连接吸痰管,润滑冲洗吸痰管, 一手折住吸痰,一手持镊子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分泌物,其次吸咽 部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 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吸痰管 更换吸痰管,重复吸痰动作; 酌情给予吸氧。 清洁面部。 观察病情变化与吸痰效果。 安置患者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记录 清理用物,洗手。 一项不符合-1.未 检查口腔黏膜-2. 步骤不对-4.管路 连接一次不成功 -2.未试吸-2.吸 引力过大过小-4. 无调压-4.动作粗 暴-4.插入深度不 当-2.吸痰时间超 过 15S-3.无观 察、无检查、无记 录、无整理各-2。 指导患者 (10 分) 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无告知一项-2 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无告知一项-2 提问 (10 分) 目的及注意事项。 缺1/2扣7分、缺 1/3扣5分、缺1/5 扣3分 综合评价 (5分) 1、 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 体现人文关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3、 对整个操作的总体感觉。 吸痰 一、相关知识: 吸痰的概念: 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适应症 :适用于无力咳嗽、排痰的患者,如:昏迷、新生儿、危重、气管切开、会厌 功能不好等。 目标: 1、患者及家属能说出吸痰的必要性,并表示配合。 2、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被 及时吸净,气道通畅,缺氧改善。 3、患者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二、吸痰的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 、吸痰前严格检查吸引装置性能,正确连接各部件。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如发现病 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 、如为昏迷病人,应向家属解释,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进行吸痰;如为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 需经气管插管或从套管内吸痰, 应严格无菌操作; 如经口腔吸痰 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吸引。 、避免交叉感染,每吸完一次更换一根吸痰管,吸痰管不能浸泡在消毒液中反复使用, 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口腔、其次咽部、再吸气管深部。 、一般成人吸痰负压为 300- 400mmHg(40-53kpa); 小儿为 250-300mmHg(33---40kpa) 。 、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婴儿 4-8 号、成人 12-14号),不可过粗,特别是为小 儿吸痰。 、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插管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且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口腔 及呼吸道黏膜。 、鼻腔、口腔、气管切开需同时吸痰者,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腔,最后是鼻腔。 、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 15 秒,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 缺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 1- 2 次,吸导管应每次更换, 并作好 口腔护理。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通过振动、 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吸出。 、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 2/3 ,以免痰液吸入损坏机器。 、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面部分泌物,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 性状,观察粘膜有无损伤。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