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网络暴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据2017年中国 \t /news/hlw_blank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完成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t /news/hlw_blank 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
什么是网络暴力?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侵权行为和违法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正文】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探究正确网络用语的使用。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网络用户
这部分人年龄在10-30之间,其中年龄以2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网龄都为6-10年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是在上海市徐汇区美罗城地下一楼随机选择网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0份,回收率达100%?
四、调查时间:
2017年8月4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不同年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
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9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70%的填写者有时遭遇过网络暴力,20%的填写者很少遭遇过网络暴力,而剩下的10%的人则没有遭遇过网络暴力。
在这些受调查者中,有40%的人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较肤浅,对于较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认为理所当然;剩下60%的人对于网络暴力非常理解。
对于网络暴力的解决方法,100%的人选择举报,其中还有50%的人在影响轻微时选择置之不理,还有50%的人选择抓住对方纰漏给予打击。
有50%的人认为网络秩序需靠个人自觉,另有50%的人认为政府需颁布网络法律、网络维护者需加强监督。
对于网络用语,网民一致认为,对于咒骂家人、本人的语言是令人讨厌的,另有70%的人承认,若喜爱的明星、作品等被拿来对比、贬低,自己都会非常生气。
对于网络暴力,100%的人认为应该坚强,不能因此放弃生命,其中50%对于因网络暴力死去的人为此感到可惜;另有40%的人认为因网络暴力死去的人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太懦弱,十分谴责这种行为;剩下10%的人认为网络暴力和自己无关。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民对于网络暴力持有排斥、谴责的态度,但有小部分网民对网络暴力的认识不够深切。那网络暴力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呢?
1、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其 \t /item/%E7%BD%91%E7%BB%9C%E6%9A%B4%E5%8A%9B/_blank 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现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在虚拟的网络上,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应对网络暴力,遇到小事情时置之不理,遇到大事情时可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切记不可放弃生命,但对于已经逝世的人们,也不能冷嘲热讽。
网络秩序需要网民共同维护,不用脏字,不发布虚假信息,不讽刺等等,文明上网。
对于维护网络秩序这一方面,政府早已发布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 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刑法》第246条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等等。
拒绝网络暴力,文明绿色上网。
附一:
网络暴力问卷调查——神经元小队
1、您的年龄?
□18以下 □19-30 □31-40
2、您的网龄?
□1-5年 □6-10年 □10年以上
您每天上网的时间?
□1小时以下 □1-3小时 □3-5小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