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会不想生孩子?.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为什么会不想生孩子? 研究人员首先注意到,既有食物又无天敌的高密度种群中(30.1),雌性停止了生育。她们仍旧怀孕,可却在某个阶段终止妊娠。 食物是雌性生育意愿的最大影响因素,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无暇顾及繁衍后代。 生育率的回落 阿拉斯加隔壁的加拿大育空地区(Yukon),有一群「快乐」的极地松鼠(Spermophilus parryiiplesius)。 它们生活在人类操纵的科研保护区,一举一动都受人类监控,生老病死、成家立业、甚至是否出轨,人类都一清二楚。 ●图片来源:Wikipedia 类似的科研保护区有许多,比如牛津的 Wytham Woods,英国的 Lundy Island等等。 在那里,刚出生的雏鸟就会被戴上独一无二的脚环,被抽取血液以确认亲生父母,再辅以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在它们鸟生的某些时刻,它们会再度被捕捉体检。 人类干的缺德事可不止这些。出于某些实验需要,比如探究基因还是后天环境对孩子影响更大,人类会悄无声息地交换不同巢穴的鸟蛋,很多鸟并不能认清谁才是自己的娃,很多鸟也许发现异常却假装不知情。 在这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里,不仅亲情是可疑的,它们的爱情也是可疑的,因为实验人员或许只筛选了特定个体进行交配。 动物们的邻居也可能是可疑的,实验人员可能会安排特定的邻居以诱惑雌性出轨。它们的奋斗可能是可疑的,实验人员悄悄投放了食物,它们却以为是家里有矿。 甚至连它们的敌人也可能是可疑的,品种和数量都受到了严格的把控。 回到那群松鼠,1987到1996年,它们的黄金时代,实验人员把该地区分为四块,两块有投食、有天敌,一块儿有投食、无天敌,一块无投食、有天敌。 和自然环境下的对照组(无投食、有天敌)比较,有投食的两块地区,松鼠种群密度从1.6个单位,上升到了5.9和11.6。 既有投食又无天敌的地区,密度上升到30.1,仅无天敌的地区,密度也上升到3.3。 可惜的是,十年后项目结束,额外的食物和保护撤离,松鼠的鼠口密度断崖式下跌,十年繁盛竟潦草收场。 研究人员首先注意到,既有食物又无天敌的高密度种群中(30.1),雌性停止了生育。她们仍旧怀孕,可却在某个阶段终止妊娠。 食物是雌性生育意愿的最大影响因素,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无暇顾及繁衍后代。 出生率骤减,死亡率却骤升,逾八成的松鼠没有活过第一个自力更生的冬天,而在有食物的情况下,一半的松鼠可以活下去。 低密度种群没有这么糟糕,高达60%-95%的松鼠熬过了冬天。也许是因为竞争压力小,自然条件下的食物也够大部分松鼠储存够过冬的脂肪。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由于在黄金十年没有过度放纵,那些体弱的早已被淘汰[1]。 苏格兰Rhum地区的红鹿(Cervus eluphus)数量也受种群密度的影响(density dependent),种群密度越大,雌性越会推迟生育,晚出生的后代在冬天来临之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食物长身体,因而更容易在冬天夭折[2]。 无独有偶,高密度聚集的田鼠(Microtus pennsylvanicus)会立即降低在生育上的投入,减缓种群增长的速率,先养活自己,再去生娃[3]。 不仅种群密度高会引发繁殖抑制,种群密度过低也会产生问题。低于一定数值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负相关,密度越低,繁殖抑制越明显,因此更容易灭绝。 原因是,它们很难遇见配偶,所以出生率低,也无法形成有稳定结构的社会,觅食和防御都单打独斗,所以死亡率高[4]。 生不生孩子,看似是一件你可以决定的事情,其实你的生育意愿既和种群密度相关,也和非密度因素相关,比如天气。 如果冬天雪厚,松鼠冬眠的雪被子保温性能更好,热量损失少,更容易存活[1]。 如果鹿诞生于一个温暖的春天后,它们则将比寒冷春天后出生的鹿拥有更高的生存率和繁殖率[5]。 天气越适宜生息,自然界的食物越多,可承载的种群密度也越大。 但是,如果种群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生物会抗拒生孩子,种内竞争加剧导致衰老体弱的个体死亡,种群密度降低回平衡值。 控制、服从、与反叛 以上这些不生孩子的原因,无论是否与种群密度有关,至少每个个体都被生活一视同仁地压榨着。但是,进化的核心是差异。 同样的环境,有的个体能活,有的个体不能活,有的个体能生娃,有的个体不能。 虽然在多数场合中,拼爹的意义多于拼妈,一小群雄性占有了大多数雌性,可有些时候,则刚好相反,只有一小群雌性拥有生育能力,如果你妈不厉害,你根本就没有见到世界的机会。 在一些合作繁殖(Cooperative breeding)的生物中,甚至会有一个雌性垄断生殖,此种情况下,雌性之间的竞争强于雄性,战斗能力爆表的雌性更可能留下来。 比如十分凶悍的雌性狐獴(Suricata suricatta),获得生殖权后会二度发育,加长的体型有助于压制其他雌性[6]。 ●图片来源:Arkive 研究发现,很多雌性表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