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风、光、温等气候资源从 而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栽培模式, 可以明显改善水稻群体气象环境, 通风好、 透 光性高,边际效应明显。 其核心技术是将传统的栽培行向变为西南一东北向, 以 适宜双辽市角度为磁南偏西 19036; 将传统 30 cm 的等行距改为大行距 50 cm 和 小行距 20 cm 的组合行,株距为 13-15 cm ,采用拐子苗插法。现将该技术总结 如下。 1 科学选择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 分蘖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 2 培育壮秧 选地势高且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阳、背风、水电源方便、无污 染、无盐碱的地方建育秧大棚 【1] 。根据当地的生产习惯和插秧方法选择育秧方 式,推荐钵盘育苗。以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 5:2:2 比例混合过 5 目筛后作苗床土。 4 月上旬播种,播种前晒种 2-3 d ,用比重 1.13 的盐水选种, 用咪鲜胺等杀菌剂浸种消毒,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 2d,晾晒后 用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芽种 2— 3 粒。播种至出苗保证水分 I21 。出苗至一叶 一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 25-28cC,晴天适当进行通风炼苗。 1.5— 3.0 叶棚内温度 控制在 22℃左右,床面要略干燥,高温天气及时通风,在二叶一心期追 1 次离 乳肥,苗床追施硫酸铵 30 g/m2 对水 100 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 1 次。 3 精细整地 推荐秋季进行深翻,经过冻融作用,土块细碎,杂草籽、病菌和害虫冻死, 危害减轻 [31 。翻深 15— 18 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根据当 地生产实际,施入适当底肥后打埂、泡田、耙平,做到上软下松、耕层深厚、田 面平整,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4 适期移栽 5 月下旬当秧龄 35-40 d ,苗高 13-15 cm ,叶龄 4.0-4.5 叶,根数 13— 15 条,百株地上千重 3.59 以上时,即可移栽。插秧前,将插秧行向用军用罗盘或 地质罗盘定为磁南偏西 19。36 ’,在标线一侧插 2 行秧苗,小行距 20 cm,株距 13— 15 cm,大行距 50 cm,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 2—3 株、深浅一致。人工 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 (20 cm+50 cm) 挂线插秧,以保证行直行正,提高光能利用 率【 4 】。 5 肥水管理 生产 lOOkg稻谷需要吸收氮 2kg、磷 lkg 、钾 210-2.9 kg 。 稻作水层决定了水田土壤特殊环境,最佳施肥方法是,加大底肥比例,水 耙前施入即实现全层施肥。常规施底肥,翻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 7.5-10.0 t/hm 2 。化肥在翻地前或水耙时施入,施纯氮 60 kg/hm2 、磷(P205)60 kg/hm2 、钾(K 20) 60 kg/hm2 (45%复合肥 400 kg/hm2 ),锌肥 15-20 kg/hm2 。本田适期追肥, 蘖肥于插后 7-10d ,追施纯氮 63 kg/hm: 、五氧化二磷 90kg/hm2(磷酸二铵 100 kg/hm2、硫铵 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