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采桑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辛弃疾:《采桑子》赏析 原文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愁, 喜欢在新作的词里强说忧愁的感觉。 而到了今天 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秋天真是凉爽啊。 作者: 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 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 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 镇四凤闸村) 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 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 ”, 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 《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 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 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 (1207 年),辛弃疾病逝, 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 忠敏“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 民族命 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2]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 闲 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言 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 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 “愁 ”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 。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 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 亲见了金人的凶残, 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 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 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 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 “愁 ”,为了效仿前代作家, 抒发一点所谓 “愁情 ”,他是 “爱上层楼 ”,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 “爱上层 楼 ”,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 个 “爱上层楼 ”,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 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 “爱上层楼 ”,又同下面 “为赋新词强说愁 ”结成因 果关系,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 在当时 “不识愁滋味 ”的情况下, 也要勉 强说些 “愁闷 ”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 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