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点委夜蛾两种新型性诱芯田间诱蛾性能比较
二点委夜蛾 [ Athetis le pi gone( M6schler)] 是黄
淮海夏玉米苗期的一种新害虫, 2011 年暴发成灾, 严重威胁
我国夏玉米的正常生产。当前防治基本完全依赖化学防治,
导致诸多经济与环境问题。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动态进行
有效监测和诱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出二点委夜蛾
性诱剂,并于 2011 年获得成功。考虑到性诱剂的诱蛾性能
是测报和防治的一大关键,与有关单位协作,在 2011 年诱
芯的基础上,于 2012 年研制出新型性诱芯,并对其诱蛾性
能进行田间测试。
l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国外于 30 年前首次报道顺一 7 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一 9
十四碳烯乙酸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有引诱活性,但田间诱蛾
量很小,不能确认是性诱剂的有效剂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在此工作基础上,对这两种活性成分按 1:1 配比,同时
加入不同的辅助成分包括抗氧化剂 2 ,6 一二叔丁基一 4 甲
基苯酚,并以不同的制作工艺,制成两种型号诱芯,其中诱
芯 A 为 2011 年研制的类型,诱芯 B 为 2012 年改进的类型。
两种性诱芯的载体均为绿色天然橡皮塞, 反口钟形, 长 1.5
cm。水盆诱捕器口径 27 cm ,适量盛水加洗衣粉,诱芯用细
铁丝固定在盆口水面上方,具体规格及制作方法同前。
1.2 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地点设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堡村,选
择上年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的玉米地。 试验时间为 2012 年 6
月 21 日至 8 月 20 日,最后 3d6 只水盆均未见蛾, 试验结束。
1.3 试验方法
诱捕器设置:将绿色水盆诱捕器放在三脚支架上面,诱
芯距地面高度 1.2 ~ 1.6m,每日记载各盆诱杀的二点委夜蛾
雄蛾头数,清除死蛾,酌情加水和洗衣粉,进行正常管理。
整个试验期间不换诱芯。每种诱芯重复 3 次。两种诱芯处理
之间间隔 4 m ,重复间隔 30 m。统计分析时计算各处理每 3~
5d3 盆诱蛾数(后期因蛾量小,最后一组包括 12 d ),对两
个处理平均数的显著差异性做配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均诱蛾量两种诱芯的诱蛾量如表 1。在整个试验期中,
A、B 诱芯 3 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 1536 头和 3817 头。在划分
的 11 个时间段中, A 诱芯 3 盆诱蛾量为 28~367 头,平均 1
39.6 头。 B 诱芯平均诱蛾量为 54~853 头,平均 347.0 头,
是前者的 2.49 倍,统计分析差异显著( t=2.786 ,af-lO ,P
0.05 )。
2.2 最大诱蛾量
成虫羽化最大高峰期在 7 月 18--26 日,A、B 两种性诱
芯单盆 1 日最大诱蛾量分别为 85 头和 280 头,分别出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