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
头痛六经分证
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
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如,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
病头痛,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等等。《兰室秘藏·头痛门》所补出的太阴头痛与少阴头
痛亦属此类。
六经头痛不但包括外感头痛,还应包括内伤头痛。头痛是极其复杂的病症,不但在病因病机
方面有外感内伤之不同;就病位而言,可以涉及脏腑及其经脉。显然,对六经头痛从单一方面理
解是不全面的。
3.三阴三阳六经病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结合。如果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则更适应临床
需要,这是本文对六经头痛范围、属性的界定。《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
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
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
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明·秦景明在《症因
脉治·头痛论》中指出“伤寒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
阴,皆有头痛。”
任何疾病就其属性而言不离阴阳虚实,不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其病不属外感即是内伤。因
此,将三阳三阴以及所属的脏腑经脉与外感内伤的病因病机有机结合起来对头痛进行辨证论治,
既符合临床亦切合实用。
临证辨治头痛的基本要素大约有三条:一是能明确病位,二是能确定病性,三是能明确致病
邪气的性质。以六经辨证论治头痛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条件。
二、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举要
(一)太阳头痛
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
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
巅顶,其痛连项……项强腰脊痛。”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至,还可以发生头侧头痛,如《丹
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头苦痛……头两边痛……项似拔……”
2.病因病机:风寒、风热外感常见,邪气阻滞太阳经脉;亦可见内伤为病者。
3.属性:外感内伤皆可致病,但以内伤为主;属实者居多。
4.证治:①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
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
痛。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姜黄、天南星、当归。②瘀血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
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或紫,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疏经通
络。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③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
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治法:清热化湿,疏经通络。方药:麻黄连翘赤
小豆汤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等。④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
第1 页 共4 页
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
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⑤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
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去麻黄、桂枝,
加桑叶、菊花、僵蚕、蝉蜕或升麻葛根汤、桑菊饮。或用选奇汤,《伤寒大白·头痛》谓“此治
太阳风热头痛之方。”⑥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
腻,脉濡滑。治法:疏风通络,化湿止痛。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
(二)阳明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伤寒大白·头痛》:
“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
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3.属性:实证为主。
4.证治: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痛。方药: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
汤加味。湿热久结者用陈茶芽煎。②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湘质监统编资料(全套表格).pdf VIP
-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重点.doc VIP
- 教育评价改革下的2025年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重构及行业趋势展望.docx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8190.4-2023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和瞬态试验循环.pdf
- 14269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复习资料.docx VIP
- 2023预防电信网络诈骗PPT课件.pdf VIP
- 实施指南(2025)《GB_T34927-2017电动机软起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ptx VIP
- 高中励志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机械设计制造与及其自动化专业.pptx
- 学校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