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新呈现.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新呈现 ——对“广场舞大妈”污名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解析 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 陈祥 2015.11.28 研究缘起与社会背景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广场舞大妈”的媒体形象及其建构过程 广场舞大妈“污名”的发生机制与“代际冲突” 结论与反思 研究缘起与社会背景 与罗伯特·帕特南所谈论的美国社会当前“独自打保龄球”的现象相对应,中国社会席卷而来的“集体跳广场舞”现象开始逐渐走进学者视野。 “广场舞大妈”何以被“污名化”?社会机制如何?这当中反映了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哪些社会心理矛盾? “广场舞大妈”的“污名化”不过是“代际冲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个新呈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去反思新媒体时代的代际关系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诸多问题。 代际冲突的理论视角 作为人类社会在时间上的一个纵向体现,“代”既是一个生物学的事实,也是一个社会事实(周晓虹:2008:24)。 代际之间在年龄上的差异拓展出时间维度的内涵,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出生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使得他们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异叫做“代差”或“代沟”(周怡:1994:67-79)。 玛格丽特·米德提出当今世界所呈现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不能归咎于社会或政治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生物方面的差异,而主要来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 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 Harris)在1952年提出。 话语分析更多的是质性研究,其目的更多地像福柯(Michel Foucault)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提出的,“凸显话语的产生与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阶级、性别以及政治、经济等深层权力关系的争斗”(胡春阳:2007:3)。 从操作层面来说,本文主要对新媒体中两大新闻网站(人民网和新浪网)及一大社交网络平台(新浪微博)中有关“广场舞”的文本和话语进行分析。 “广场舞大妈”的媒体形象及其建构过程 (一)大众传媒中的“广场舞” (二)“广场舞大妈”媒体形象的建构过程 1.“广场舞”与“大妈” 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他们被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中国大妈”这一词是由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所采用的“dama”这个单词发展而来的。这种对“大妈”这一特定群体的“怪异”行为的调侃很快就蔓延到了“广场舞”当中。 2.“广场舞大妈”负面形象的建构 最早的那条出现在2004年9月16日,标题是《七艺节“群星”绽放,广场舞精彩纷呈》。显然,这是对“广场舞”带有积极色彩的新闻报道。 最早一条对广场舞进行负面报道的新闻是在2013年3月21日,新闻标题是:《广场舞噪音烦人被泼粪,民警出警10多次也没化解》,由此也是“广场舞”首次登上人民网中“社会”这一专题。 一直到2013年4月16日,新闻标题上再次出现负面性的标题:《居民扔“水弹”抗议广场舞扰民》这一标题之后,“广场舞”这一现象才慢慢被推到风口浪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广场舞大妈“污名”的发生机制与“代际冲突” (一)广场舞大妈被“污名化”了? 通过对“广场舞”热门微博的搜索,笔者得到一则2015年4月16日发表于“人民网”官方微博上的消息: 【大妈跳广场舞被楼上住户砸伤】14日晚,合肥一小区停车区,20名跳广场舞大妈遭高空撒落的沙石袭击,有人避之不及肩部被砸伤,这已经是她们连续三天遭袭。物业称停车场不属于公益广场,“她们擅闯领地”。甚至有住户对高空抛物者寻求安静的方式表示‘理解’(中安在线)。 在这100条网民的评论当中,只有12条评论没有赞同住户的砸人行为,其余88%的网民都认为“砸人”的方式“可以理解”或“干得漂亮”,甚至还纷纷提出“泼粪”、“扔雷管”、“砸准点”等等更极端的建议。 100人当中只有3人有过与“住户”类似的经历,其余的网民其实都是对“虚拟出来的广场舞大妈”进行抨击。 在网民心目中,“广场舞”与“大妈”紧紧“捆绑”了起来,而且这群“大妈”由于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变成了“不太令人欢迎的一类人”(Goffman:1986:3)。“广场舞大妈” 被“污名化”了。 (二)“广场舞大妈”污名化的机制分析 (三)“广场舞大妈”的“污名化”作为一种“代际冲突”形式的呈现 新媒体中的“代” “大妈”的“自我期待”和年轻一代对“大妈”的“社会期待” 公民意识和价值观念方面的代际差异 结论与反思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是“虚拟现实机器”的广泛使用,而这种虚拟现实的机器具有令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