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运动神权下的自我.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1519年6月,教皇的特使同路德在莱比锡举行了辩论会。 特使: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 路德: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特使:“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 特使: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 路德: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 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 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ct)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著作 《神曲》 《歌集》 1.但丁与《神曲》 时代的先驱——但丁 《神曲》主要讲述的是但丁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发现地狱中有教皇的位置。但丁通过《神曲》来批判中世纪的神学。 《神曲》中的地狱指的是现实世界,天堂则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是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 (1265-1321) 2、彼特拉克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时代的鼓手——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 智慧和才干,歌 颂真挚的爱情和 高尚的情操,表 现了资产阶级对 人生的追求。 4.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他当过剧院演员,后来写剧本。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15多首十四行诗。 他的戏剧赞美友谊和爱情,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二、宗教改革运动(16ct)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由于中世纪的德国四分五裂,罗马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1、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压迫和剥削 2、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民众反抗   推销员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马丁·路德(1483—1546)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